标签:
兴道书院棉湖揭阳历史文化旅游 |
分类: 揭阳历史文化名迹 |
兴道书院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云湖旁的兴道中学后面。书院的大门据说以前不是这样的,是解放前后改成这样的。
旁边的介绍。
兴道书院大门
匾额上书“兴道书院”四个大字,左边“同治壬申十月”,右边“大城刘溎年”。
刘溎年(1821-1891),字树君,大城县刘固献人。清咸丰十年(1860年)考取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元年(1862年)任翰林院编修。四年(1865年)会试任同考官。五年(1866年)四月升为侍讲。八年(1869年)正月转任侍读,九月初七授予广东惠州府知府,十一年(1872年)五月奉调潮州府代理府事。他创立义塾数十所,让当地百姓读书,接受教育,使民风得到净化。十二年(1873年)又代理广州府知府。刘溎年处理政务,不以胁迫为能,在惠州、潮州两处均作诗劝勉百姓,当地百姓喜吟咏其诗,并把他的诗铭刻在石头上。著有《三十二兰亭室诗》、《约园词》。
进入大门,匾额后面是“砥行立名”四个大字,左右各有一行小字“同治壬申十月下浣”,“普宁方耀书”。
方耀,字照轩,普宁市洪阳镇西村人,以剿太平军发迹,后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曾任潮州总兵。方耀并非出身书香门第,也不是读书人,严格来说,他只是一介武夫。
前面
书院的平面图。
兴道书院的介绍。
向前,整个书院主体只有两个天井。
回看。
这个书院保护得特别好,没怎么变样。
房顶上一横梁写着:“时大清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冬孟钦命提督军门潮州总镇府方公(印)耀建”。
很好看的木雕。
曾习经的介绍。
回看。
这天窗不知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面改的?书院中厅,供奉“梓潼帝君”(也叫文昌帝君)。中梁柱一大匾额,刻“论秀书升”四个大字,右标“同治六年立”,左置“方耀书”;现在没有了。
书院左边有一门可去三乐堂。三乐堂现为棉湖战役陈列室;门锁住没开,只有隔着铁门看看。
三乐堂有旁门通外面小巷,门顶有石匾刻“瑞文庄公祠”。瑞文庄公即瑞麟,两广总督。
在书院的正座左边,有旁门通外面小巷,门顶有石匾刻“瑞文庄公祠”,堂上挂“三乐堂”匾额,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三乐堂。1978年8月1日,揭西县革委会在三乐堂立碑,兴道书院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面一个舞台,上面本来是天井,给用塑料板挡住了,这样也不怕下雨跟出太阳了,又有光线。舞台后就是造凤楼;刚开始不知道,走到舞台那才知大有乾坤,差点错过了。
书院后进是造凤楼,上供魁星神像。造凤楼下,左右各有一大房间。1925年3月,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领部队东征时,指挥部设在这里。周恩来住右房,蒋中正住左房。
周恩来的住房,这两个住房里都摆有床、蚊帐、桌子与煤油灯,不过看起来好假,就没照相存起来。
蒋介石住房旁大厅后有一楼梯上去二楼。
楼梯为石条铺设。
上面是两个房间一个厅加走廊。
这里保存好。
右边是清朝富商郭开的郭氏大楼。
左边那树就是三乐堂前的阳埕。这兴道书院保护得特别好,整个环境都让人觉得依然有文化的气氛;比起几天前看的汕头蓬沙书院,那简直好得多了。
出书院,右边的郭氏大楼
左边的三山门楼。
不知道这是不是林景拔的故居。
书院左边巷子;沿着巷子向前就是棉湖城隍庙。
瑞文庄公祠,门锁着。石匾刻“瑞文庄公祠”。瑞文庄公即瑞麟,两广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