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阳灵山寺

(2016-11-07 01:23:48)
标签:

灵山寺

潮阳

旅游

舌镜塔

杂谈

分类: 汕头历史文化名迹

灵山寺座落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河陇村与歧北村山地之间的灵山山坡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div>灵山寺又称灵山护国禅寺,由唐代僧人大颠法师创建于贞元七年(791年)。当时,灵山一带荒芜,野兽出没,百姓不敢靠近。大颠法师云游至此,见灵山林木茂密,山水秀丽,格外与众不同,就决定在这里修筑寺庙。他深入荒山野岭,与虎狼为伴,砍伐林木,建筑殿堂。在佛门弟子和周围百姓的帮助下,终于建成一座占地700顷的潮汕第二名刹,赐名“灵山护国禅寺。”</div>

灵山寺座落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河陇村与歧北村山地之间的灵山山坡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灵山寺又称灵山护国禅寺,由唐代僧人大颠法师创建于贞元七年(791年)。当时,灵山一带荒芜,野兽出没,百姓不敢靠近。大颠法师云游至此,见灵山林木茂密,山水秀丽,格外与众不同,就决定在这里修筑寺庙。他深入荒山野岭,与虎狼为伴,砍伐林木,建筑殿堂。在佛门弟子和周围百姓的帮助下,终于建成一座占地700顷的潮汕第二名刹,赐名“灵山护国禅寺。”

山门


山门

近看


近看


左边有那留衣亭。


左边有那留衣亭。

回看


回看

留衣亭


留衣亭

韩愈因屡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游灵山寺后,甚赞“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屡屡请他下山长谈,大颠先都以“守山林,不入城廊”而婉拒,后见韩愈情深意笃,终于到潮州叩齿庵居住几十日,常与韩愈品茗论道,促膝长谈。韩愈离开潮州时,特地到灵山寺向大颠告别,分手时将自己的衣服留给大颠作纪念。大颠在此建“留衣亭”以寄怀念。留衣亭及碑记至今尚存,人们游山拜佛时,还不时回顾这段佳话。


韩愈因屡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游灵山寺后,甚赞“大颠颇聪明,识道理”,屡屡请他下山长谈,大颠先都以“守山林,不入城廊”而婉拒,后见韩愈情深意笃,终于到潮州叩齿庵居住几十日,常与韩愈品茗论道,促膝长谈。韩愈离开潮州时,特地到灵山寺向大颠告别,分手时将自己的衣服留给大颠作纪念。大颠在此建“留衣亭”以寄怀念。留衣亭及碑记至今尚存,人们游山拜佛时,还不时回顾这段佳话。

碑记,潮阳知县彭象升立的。


碑记,潮阳知县彭象升立的。

旁边一义坟


旁边一义坟


从水库看前面的灵山寺。


从水库看前面的灵山寺。

与灵山寺靠在一起的洪氏祖祠。


与灵山寺靠在一起的洪氏祖祠。

这洪氏祖祠的主人有可能是当年献地建寺的洪大丁吧!


这洪氏祖祠的主人有可能是当年献地建寺的洪大丁吧!

在洪氏祖祠处看灵山寺。


在洪氏祖祠处看灵山寺。

灵山寺


灵山寺

灵山护国禅寺


灵山护国禅寺

往里,这树有两棵就是那连理树。


往里,这树有两棵就是那连理树。


水库边那小圆池就是拔木坞,


水库边那小圆池就是拔木坞,


据说解放前这池里还有几根木头的,解放后就没有了。


据说解放前这池里还有几根木头的,解放后就没有了。

唐祖师神木坞


唐祖师神木坞


回到上面


回到上面


里面


里面

这里的很多石构件还是老的,虽然墙等很多都给建成新的。


这里的很多石构件还是老的,虽然墙等很多都给建成新的。

灵山,康熙年间的。


灵山,康熙年间的。

门后


门后

左边


左边

右边


右边

中间


中间

从左边再往前走


从左边再往前走



识道


识道

老子李耳


老子李耳


大颠


大颠


这里供着洪大丁等


这里供着洪大丁等

贤踪


贤踪


道跡


道跡


达摩祖师,同治年间的壁画。


达摩祖师,同治年间的壁画。

“明颇”。方丈室,在方丈室的会客门厅首,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信兰厅”三个贴金行书大字。这是1986年2月,赵朴初先生视察灵山寺时题写的。“信兰”二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div>清朝康熙年间,信如法师应邀任灵山寺方丈,重修这座古刹。信如是位嗜好栽花种树的和尚,来灵山寺时带来了许多花草。在大颠祖师堂左厢侧壁上种植了一株壁兰。壁兰是兰花中的珍品,植于墙壁,不沾尘土,也不需浇水施肥,自然生长,四季长青。壁兰碧绿修长,状如水仙,清明前后开花。</div>

“明颇”。方丈室,在方丈室的会客门厅首,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信兰厅”三个贴金行书大字。这是1986年2月,赵朴初先生视察灵山寺时题写的。“信兰”二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信如法师应邀任灵山寺方丈,重修这座古刹。信如是位嗜好栽花种树的和尚,来灵山寺时带来了许多花草。在大颠祖师堂左厢侧壁上种植了一株壁兰。壁兰是兰花中的珍品,植于墙壁,不沾尘土,也不需浇水施肥,自然生长,四季长青。壁兰碧绿修长,状如水仙,清明前后开花。

好几块碑刻


好几块碑刻







最久的要数角落那块给桌子挡住的,原的一块风化看不清了,旁边有一块复制品。


最久的要数角落那块给桌子挡住的,原的一块风化看不清了,旁边有一块复制品。


唐代的古井。


唐代的古井。


往寺的右边出去


往寺的右边出去


白石槽


白石槽



祝圣碑


祝圣碑




往后走


往后走



写经台


写经台





写经台旁一石头刻了几个字,应是现代人刻的吧!


写经台旁一石头刻了几个字,应是现代人刻的吧!

寺的后面舌镜塔


寺的后面舌镜塔

回看


回看




这些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这些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大颠禅师塔是灵山寺珍贵的建筑和文物。这是开山祖师大额法师的基塔。据明朝隆庆《阳县潮志》记载:大颠和尚“长庆四年(824年)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有三……基塔在灵山寺左。至唐末有发其窜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之,号瘗舌啄;宋至道中,乡人又发视之,惟古镜一圆而已,乃叠石藏之如故”。后人称之为“舌镜塔”。这一记载为这座塔赋予了神奇色彩。<div>这座塔是广东境内罕见的唐代墓塔,其建筑形式是仿照古印度的“宰堵波”建造。窣堵波即佛图、浮图,意为方坟、灵庙等。原是古印度的坟墓。释迦牟尼圆寂后,佛教徒开始向埋葬佛骨的窣堵波顶礼膜拜,使窣堵波成为僧侣崇拜对象。印度的窣堵波通常由台基、覆钵、平头(宝筐)、竿、伞等部分组成,后竿、伞等发展成为相轮,即宝刹。这座大颠禅师塔高2. 8米,塔身直径1.8米,由78块花岗岩交砌而成。塔呈钟形,上部为钟形塔身,下为正八棱柱体塔座,塔基是用石板砌成正八边形,浑然如一个覆地巨钟。塔正面嵌着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墓碣。塔座边沿楼刻的莲花瓣纹依稀可辨,八方石板上镌刻的龙、麟、狮、罴形象别具风格。飞龙体短,足大尾粗,张牙舞爪作戏宝状,矫健有力,与现在龙的造型明显不同。另外,单狮戏双球、麟奔罴逐的姿态也各具特色。这些唐代石刻浮雕,是唐代石雕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div>

大颠禅师塔是灵山寺珍贵的建筑和文物。这是开山祖师大额法师的基塔。据明朝隆庆《阳县潮志》记载:大颠和尚“长庆四年(824年)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有三……基塔在灵山寺左。至唐末有发其窜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之,号瘗舌啄;宋至道中,乡人又发视之,惟古镜一圆而已,乃叠石藏之如故”。后人称之为“舌镜塔”。这一记载为这座塔赋予了神奇色彩。

这座塔是广东境内罕见的唐代墓塔,其建筑形式是仿照古印度的“宰堵波”建造。窣堵波即佛图、浮图,意为方坟、灵庙等。原是古印度的坟墓。释迦牟尼圆寂后,佛教徒开始向埋葬佛骨的窣堵波顶礼膜拜,使窣堵波成为僧侣崇拜对象。印度的窣堵波通常由台基、覆钵、平头(宝筐)、竿、伞等部分组成,后竿、伞等发展成为相轮,即宝刹。这座大颠禅师塔高2. 8米,塔身直径1.8米,由78块花岗岩交砌而成。塔呈钟形,上部为钟形塔身,下为正八棱柱体塔座,塔基是用石板砌成正八边形,浑然如一个覆地巨钟。塔正面嵌着刻有“唐大颠祖师塔”六字墓碣。塔座边沿楼刻的莲花瓣纹依稀可辨,八方石板上镌刻的龙、麟、狮、罴形象别具风格。飞龙体短,足大尾粗,张牙舞爪作戏宝状,矫健有力,与现在龙的造型明显不同。另外,单狮戏双球、麟奔罴逐的姿态也各具特色。这些唐代石刻浮雕,是唐代石雕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很多名人书法


很多名人书法

新旧结合,显得既有文化又气派。


新旧结合,显得既有文化又气派。

出来从旁边的路到后面看那九龙泉


出来从旁边的路到后面看那九龙泉


九龙泉。


九龙泉。


山涧流水


山涧流水



千佛塔


千佛塔






回看。


回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