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

分类: 感悟杂谭 |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美是一生的修行。审美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生活之美在于发现与创造。据说当年北大的学生帮助朱光潜打扫院落时,将一大堆长期保存在院落墙角的枯叶,给清扫出去了,引起朱先生不快。因为那是他雨夜聆听“雨打芭蕉”的“乐器”。
最近又到了吃蟹的时节(海蟹吃过,因为今年天热,河蟹上市迟了时日)老夫又过了一把嘴瘾,尽管尿酸高升,念吃蟹每年就是一季,可尿酸却是天天高、月月高,年年高,就不如吃它几只蟹,又有何妨?岂不和蟹了。
我所知道的近现代文化教育圈里,最能吃蟹的达人,要数清道人李瑞清,他穷顿的时候,想吃蟹而买不起,就画些蟹子,望梅止渴。有人告他何不用画,换蟹子来吃,果真有人将他画的蟹子,全都买下。清道人用润笔,买来蟹子,一饱口福。宋振庭是我极膺服的高官中的文化人,他所做出的文化贡献,并非三言两语说的清楚。例如他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吉剧”新的剧种;进他主抓,使吉林省博物馆、图书馆都立于全国同类馆的前列。大收藏家张伯驹戴着右派帽子,却被他安排到吉博,当上副馆长……我之所以记得住宋老,是因为他在日记中,多次不厌其烦的记载“今日吃蟹”或“xx上午送蟹来”等字眼,令我觉得此君近乎,不可一日无蟹的人。
我也爱吃蟹,但是不会吃,大多数蟹肉都被我胡乱嚼上几下而弃之。前时忽然想起,我早年曾经目睹山水画家陈维信老伯,在家吃蟹,慢嚼细品,就像仔细收拾大体画完的画作一样。最后还将蟹子的残渣余孽,叫家人下碗面吃。俞氏我将蟹壳和钳夹留下,用来煮汤,在汤里再煮几许挂面。食之,鲜香之味,难有能所比的。
昨天蓦的发现,我的食材美味,被老伴扫到垃圾箱里去了
有人说,美学没法学,因为太抽象。窃以为,美学就在我们身边和大自然万物之中,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发现美、体察美的慧眼和禅心。其次,是逐渐培植热爱生活的素心。在人类生活中,除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人们还需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充分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来一点别开生面寻求,都不失为审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