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公园话楹联
俞黎华 文
六月中旬,大雨过后,天凉爽似秋。和老妻共游趵突泉公园,临行老妻说,自疫情之后还没去过呢
。
我们是从公园南门进入的,迎面看到蒋维崧先生为趵突泉公园篆书题写的楹联,分外耀眼。
一下子回忆到与先师相从的难忘岁月。
大概是在上个世纪最后一年的秋天,我到蒋先生下榻的酒店去看他,看到桌面上有一页稿纸,上面用硬笔写的是这个楹联最初的文稿:
济上林泉只此处堪称绝胜
寰中圣哲惟仲尼乃为独尊
与蒋师交谈,方知济南园林局近来要为趵突泉公园南门配置一副楹联,请山东大学吉常宏先生撰写了此联,延请蒋先生书写。这几天,先生斟酌这事呢,我问他怎么还不开笔,他不说原委,只是笑着摇头。
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看他,这幅楹联已经用大头针钉在墙上。我深知蒋先生的习惯,作品写完要挂在墙上作壁上观。他如果在家里,习惯将书件悬在书橱顶上,纸头上端压在书下。在酒店住,则用大头针订在墙纸上,
我们现在所看到文字,已经是蒋先生修改后的内容:
济上林泉此处允称绝胜
域中圣哲仲尼乃为独尊
当时我伫立良久,欣赏不已,蒋先生对我说,他做了调整。我说您将上联的“只”和下联的“惟”字去掉了。蒋先生说是不是可以删去呀?先生幽默,他已经删繁就简了,还问行不行,我说去掉这样两个无关紧要的衬字虚字更简练。先生淡淡笑了,大概对我的回答还算满意。接着又问还有什么?我看不出什么了,就说您老人家写的堪称绝胜。蒋先生又笑了,我知道这答非所问,先生是不满意的。先生说你再看看,我这才发现眼下与我当时熟记的初稿不一样了,原来蒋先生将“堪”改为了“允”;另外下联的“寰中”改为了“域中”。这时我自然想起前段时间,他为什么迟迟不肯下笔的原因了——他是在润色修订作品呢。
蒋先生将“堪”改为了“允”;词性更客观温和;“寰中”改为了“域中”,是因为“寰”字金文中没有此字。由楹联作者吉常宏先生改为“域”字。吉先生乃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力先生的高足,多年来与蒋师共同在山大汉语大辞典编写组工作多年。这副楹联是两位先生联袂合作的产物,当下悬挂在趵突泉公园正门,正可谓为绝胜增光添彩!后来当我把这段不太为人所知的
——楹联背后的故事贡献给诸位之时,也东施续貂效仿作上一联, 联曰:
济上林泉此处高文绝胜
域中篆书骏翁乃为独尊
疫情中非公休日,所以园中游人不多。从南门直径向北,来到泺源堂,观看“三股水”的喷涌。我小的时候这里没有少来,因为与我家东流水街南头也就一里路之遥。我们小孩们管趵突泉叫包子泉,大概是咬字不清,或许是与包子太亲。也别说,当年三股水比现在涌动的欢,很像下包子的水开了似的。在泺源堂前,又一次欣赏了济南的老一辈书家金棻先生书写的赵孟頫咏泉句“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此句较赵孟頫趵突泉诗中“波澜声震大明湖”,将澜易为涛,当系后来该诗另一版本也。但我推敲觉得,涛似比澜更加响亮。金棻先生擅长魏碑,但不局限于此,还增加了行书流美灵动的成分,使得楹联书风,真可谓刚健复婀娜。这幅楹联,也有一点幕后花絮。据老书画家弭菊田先生女公子弭金冬说,最初市里有关方面延请弭老书写,米老考虑金老书法气势大,故推荐金先生担纲。据说楹联悬挂之后,1964年被在公园参观的郭沫若先生见到,驻足欣赏,称赞不已。有人向郭老建议是否愿意,见一下每天上午都在附近望鹤亭喝茶的作者,郭很乐意,当工作人员找到金棻,说有一位北京来的首长接见你时,他跟着走出茶社,见到一圈人在看他写的楹联,不禁裹足不前,大概有些蒙圈,不由自主的向人群招招手,又回去喝茶去了。有人附会说郭老那次在济南,没怎么写字,说济南的书家水平太高了。
在夏日的凉风里,观看到处都是古今书法名迹,或写诗文、或题书泉名、或匾额楹联、或刻石书卷,整个公园,真个处处泉声,阵阵书香,文化氛围浓重,不亚于江南那些名园。老妻说,以后当经常来此打卡,听听你的解说。我说就凭你今天的觉悟,我当请你江南小吃
蟹肉煎包。俞氏乎,乘车宽厚里中餐而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