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啃窝头

(2022-07-11 21:57:50)

很多年不吃窝头了,见到超市里有枣窝头卖就买了一袋,拿回家切片烙着吃。

我们这一代人对窝记忆深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几年,窝头是我们的主粮主食,几乎顿顿饭都离不开窝头,于是啃窝头便铭记于心。

窝头是玉米面做的,玉米面比较粗,蒸出的窝头有点硬,吃起来拉嗓子,故被描述为“啃”窝头,意为吃起来很用力。说句实话,没有谁天生愿意啃窝头,但在没细粮吃的情况下,不吃怎么办,总不能饿着。

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即使不好吃也不能可着劲吃,因为定量是有限的。我七岁上小学时,每月粮食定量是21斤,合上一天是七两,其中大部份是玉米面。早晨不计,中午一顿晚上一顿,常吃的是一大一小两个窝头,往往上顿盯不到下顿就饿了。那就像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写的: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艰苦的岁月过去了,后来几年风调雨顺,大家能够吃饱饭了,也就不用啃窝头了。

窝头虽然拉嗓子,但有的吃法倒也值得一说。比如冬天生炉子,把窝头掰成小块放在炉盘上烤,烤得焦黄了再吃,会有一种玉米棒子特有的香味,嚼巴嚼巴很香甜。再有就是炒窝头也不错。窝头用刀切片切丁,热油葱花炝锅一炒,适当放一点盐,炒的窝头很好吃,入口感觉香得很。

此外我还发现,当年的新玉米磨的面蒸的窝头特别香,口感十分松软。那是在乡村插队时,有一回去村支书家里串门,他拿出一窝头让我尝一尝,说是新玉米面蒸的。尝一块果然好,比以往的窝头要好吃得多了;我由此而悟到,过去吃的玉米面都是陈年的,难怪不好吃呢!

光说啃窝头了,也该说一说如何做窝头。我没动手做过,只是看别人是怎么制做。窝头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这是为了让它蒸起来容易熟。因为中心有个窝窝儿,故人们管它叫“窝窝头”。

和玉米面要放面起子(即苏打粉),为的是让面更松软些。和的面不能太稀,半干状易于塑形。抓一团面在左手里托着,左右手配合揉成锥圆形,一边揉着,右手大拇指伸入到面里去捅窝儿,使之成为一个空心圆锥形的样子;等成形了,右手托住,眼朝下立在笼屉上。当笼屉中摆满了窝头之后,即可盖上盖儿加大火蒸了。

我家乡是出产高粱米的地方,母亲对做窝头不太内行。院子有个来自天津的老太太,窝头做得极有水平:形如圆锥,下圆上尖,窝做得秀,壁显得薄。她做窝头动作利落,很有一种美感。我至今还记得,这是个小脚老太太,一张口满嘴天津味。她管窝头叫“bo.bo头儿”,尾音还往上翘,听上去好像是“拨拨头儿”,很奇怪的发音。大家都叫她“九姥姥”,也不知“九”是怎么论的。

买来的小窝头,显得挺秀气的。切成片上电饼铛一烙,带着点胡饹馇很好吃。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百般感悟浮上心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月槐花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