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先农坛

(2022-04-07 18:51:21)

先农坛属于老北京的五坛之一,如今设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它在中轴线最南端路的西侧,隔着路与东边的天坛相对应。

北京的五坛都建于明朝而成于清朝,与北京的建城史基本是相随相伴的。《明成祖实录》记载,先农坛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距离今天已经有六百余年了。它最初起名字叫“山川坛”,暗含对自然的崇拜之意。到了嘉靖十一年(1532年)又修建了太岁殿,即今日先农坛中的主体殿宇;同时修建的还有天神坛和地祇坛,大体上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格局。

所谓“先农”,远古时称帝社、王社,至汉始称为先农,是古代对农业诸神祗的称呼。在古代农耕社会,为了江山社稷的长久和稳固,帝王是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于是每年到了阳春三月,他们身就体力行,要率领文武百官,下地扶犁亲自示范耕田,鼓励人们勤于稼穑,靠劳动求丰衣足食。先农坛就是明、清两代帝王耕田的地方。

这块地位于坛内的东南角上。从北向南,这里有更衣的俱服殿,一座观耕台,和一块一亩多的田地,井然有序。眼下正是清明时节,田里种的麦子,已经长得很是茂盛。据说每年一番耕作后,皇帝都要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的景象,以彰显与民同甘共苦的情怀。

这种仪式古时候叫作“藉田礼”,是十分庄重的。

先农坛的中心还是太岁殿这一组建筑。何为“太岁”?过去一直都比较含糊,这次来才稍微明白点。这里说的“太岁”叫作“太岁星君”。道教认为:每一年都有一位星君当值,这位神明就是当年的太岁。太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故有六十位太岁星君来轮流担任“值年太岁”,掌握人间的凶吉与福祸,太岁就成了众神的领袖。庄稼长势好坏,是否风调雨顺,年景收成如何,当然也属于太岁所管辖的范畴,奉太岁为众神之首就想当然了。

太岁是道教的一尊神祗,太岁殿所以建于嘉靖时,是因为嘉靖帝十分痴迷道教,甚至不理朝政,把大明朝廷搞得像个大道场,为后人所诟病。

太岁长什么样子?它被供奉在太岁殿中心,离得太远看不清,好像只是有文字的牌位。

太岁殿面阔七间,从外到内看上去宽敞高大;灰瓦歇山顶子,红漆的门和窗,够得上雄伟壮观了。出了殿门下了台阶,踏上青石铺的长长甬道,就来到南边的拜殿,也是一座七开间的大殿,与太岁殿遥相呼应。院里东西两厢是配殿,里边也是相关的展览。

这里的古代建筑展内容丰富,尤其是建城史部份值得一看。纵观北京的过去当下,一部建城史,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

我比较关注的,还有传统的房屋屋顶的形式,这次来印象又进一步加深了,它们分别是: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这是较常见的几种,了解一下很长见识。

先农坛坛内地方不小,没走到的地方或许更有趣,只好留作下次再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逢清明
后一篇:周之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