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课程建设的理解和课程建设工作的设想
(2017-05-29 09:42:10)
标签:
转载 |
关于课程建设的理解和课程建设工作的设想
2012年11月9日
对于高等教育,对于高职教育。业界普遍说法:办学就是办专业,办专业就是建课程。范唯处长在上半年的一片文章中,提出几个观点:“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课程是专业的细胞”“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关于课程的重要性的论述应该说得到高职界的普遍认可。
一、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建设?
“课程”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高职课程是指高职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所确定的,以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为核心,或者是某一岗位、某一工作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体系。不论是高职课程、中职课程,还是其他课程,课程都是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有机组合来具体体现的教学活动,它既包括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也包括必需的教学条件和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更包括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媒体— — 师资队伍。课程活动是学校的基本教学活动,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建设是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教学文献建设为依据、以教学条件建设为保
证,以教学管理科学化为手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
一项系统工程:而狭义的课程建设是专指教学文献建设,即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学材)等文献或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中)。
了解课程和课程管理,目的是为我们的课程管理工作委员会找到哪些事情该我们做,我们应该如何做。
有以下几点思考。
1、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从本质上与其他类型学校的课程教育是一致的,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我想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和特色,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还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充分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专业是课程的结合。我想课程建设,万不能离开专业建设。(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对专业建设有基本的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也是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建设)。
3、职业教育课程(特别是核心课程、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项目化。或者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造。还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改造和改革。
4、课程建设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管理。个人意见是,课程教育的有效性,重在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课堂。
5、目前课程建设,要紧跟进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以前的精品课程建设,目前的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教育部、各省市开展的这些项目,借助网络平台,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国内、省内的优秀课程及课程要素,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6、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求中高职衔接,高职课程建设与中职课程建设衔接要取得突破。
7、课程和教学相辅相成,融二为一。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如果把课程理解为教学文件建设的化,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课程是教学的教学的固化表现。
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的主体是教务处,要充分发挥各高校教务处的积极性。以教务处为中介,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重庆市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和市教委的投入。重庆市高职院校取得一系列成绩,比如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等。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格式,总学时要求没有统一。
2、课程标准不标准。即使同一门课程,各高职院校有较大差别。
3、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不紧密。
4、课程管理各高校、高职院校(特别是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优秀课程没得到共享)
5、课程信息化建设水平各高校不等。
6、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以双师素质教师无市级标准。
三、重庆市各协会关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简单分析
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直接相关有影响的协会有,重庆高等教育学会、重庆职业教育学会、重庆高职教育研究会。还有重庆市实验室管理协会、教学管理协会、师资集团。新成立的教学评估学会等。自由组织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各学会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就算应付开会,都给各学校带来不少的麻烦。学会工作处理的好,高职院校就得到三重服务;处理的不好,就得到三重压迫。
搭建各类学会的宗旨是服务。就我们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iu来说,我想简单来说提供方便、提供好处、提高影响,不给会员单位增加过多的额外负担。
提供方便是指:提供交流学习的资料和平台。
提供好处是指:某些项目给予评奖获经费支持。
提高影响是指:一是指完成上面两种,各会员单位赞誉,二是指借助行政力量搞一些特色活动。
不带来负担是指:学会工作围绕学校的当前工作开展工作,参加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能轻松的来,高兴的去。
重庆高等教育学会的主要有影响的工作:政策研究和咨询、学术论坛及论文评选、国际交流、参与评估。
重庆职业教育学会主要有影响的工作:中职的学生教师技能大赛、评选名校长名师,论文评选,教研项目。
重庆高职教育研究会主要有影响的工作:组织高职学生技能大赛、组织项目研究(2期)、组织“五说”系列活动,组织出版了公共课程和素质课程的教材、编辑教学成果汇编、省外交流。
我们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的策略,应该是在课程建设内容的框架内采取寻空策略,开展特色性的活动和项目。因此:
四、课程建设委员会的下一阶段工作的设想
本作服务宗旨,坚持四条基本原则:提供方便、提供好处、提高影响,不给会员单位增加过多的额外工作负担。
1、在2013年1月,和高职教务处长教学管理工作联谊会一起开一次工作布置会。也可在职教学会总的工作布置会上,发布课程委员会的年度安排。
2、和职成教处、高教处取得支持,配合教育部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大赛。教学信息化大赛,是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教育部唯一官方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职组织了几届了,现在高职第一次参加。高职组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该项工作需要在2013年3月份启动,在6月份市级比赛完成。一般在7月份上报教育部。9月份教育部初评出决赛名单。
3、可以考虑全市统一制作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内容是示范骨干院校选择重点建设专业、其他高校选择1-2个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出版,并组织教务处长或专业带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管理。
4、评选优秀课程标准汇编。评选优秀教案汇编并出版。结合中职高职教师说课展示活动。
5、聘请国内课程建设专家做专题讲座1次。(比如:赵志群来讲基于工作过程建设),讲1天。
6、评先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认定市级双师素质教师。
7、评选优秀项目化教材。
8、组织国外考察学习。
9、立项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开发市级层面全市课程管理平台。整合全市各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各专业课程。以及各校优秀教案和优秀课程标准。
10、2013年1月,总结和新的计划工作会议。
以上仅属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指正。特别是关于课程委员会2013年的工作设想,仅是个人思路,还需与会领导充分发表意见,以便制定2013年工作计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