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途径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3-10-08 11:51:41)分类: 教研课题 |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途径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多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高效低耗”“少慢差费”的现象,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红红火火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出现了教师怕教学生不愿意学的凄凉景象。
与此现象相反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传承的,在这些文字中有几千年前我们祖先的智慧、才艺,累积的经验、成果。我们在文言文的品赏中,不仅能了解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的生存发展史,而且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道理,构筑我们伟大民族的审美素养。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作品也大大增加,约占课文总数的40%,比旧教材增加了一倍;与教材改革相应的高考,其文言文及诗词赏析试题的分值亦呈逐年攀升之势。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有明确规定要能“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如何教好、学好文言文已成为广大师生愈加关心的问题。
综上所述,面对文言文,一方面教师怕教学生不愿意学,另一方面传承祖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在这两难选择的现实面前,我们高中语文组成立了课题组,对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必修5的所有文言文课文按文言知识点进行梳理,旨在探寻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途径。
二、项目研究工作的情况,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现状分析:
高中生不愿意学文言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基础差,没有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由读不懂进而不感兴趣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持排斥态度的原因。
得出结论:
我们认为“排除语言障碍,实现顺畅阅读”应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离开了“释读”这一步,中学语文课上对文言文精神内容的评议、审视、赏析会失去依托,架空发挥,背弃文言文教学的“语文”本质。让学生顺畅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途径很多,我们认为文言知识的归纳和积累直接影响着学生疏通文言文的水平,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也就是说,高中生学习文言的能力是在文言文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去构建的。我们发现在整套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就占了较大的篇幅,如果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文言文的知识内容,联系学生所熟悉的文言知识经验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去构建新的知识,也许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这样思路下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了人教版高中文言现象的整理工作。
研究过程和方法:
整理的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1——必修5的所有文言文课文,由师生共同整理,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文言特殊句式等内容分别整理。在整理中小组成员力求化繁为简,按课文篇目归纳,兼顾各种类型,最后汇总将整理结果编辑成册,使之一目了然,为我们帮助学生构建高中文言文学习提供了自身经验的基础资料。
文言文的教学任重道远,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虽然付出了许多努力,在经过亲自参与整理后,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自信和热情,课题项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不足,还需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