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好友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分享《苇岸日记》

(2021-06-06 10:42:12)
标签:

谈心杂志

读书

分类: 谈心读书会
      前不久“新浪读书”上传新闻《大地的哲学:众好友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分享<苇岸日记>》。据“新浪读书”介绍,5月19日,是散文家苇岸逝世22周年纪念日。随着2019年《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及2020年年底《泥土就在我身旁:苇岸日记》、《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在广西师大出版社付梓出版,读者得以全面、充分地从苇岸著作及纪念文集中一窥苇岸的精神世界和其崇尚的大地哲学和精神伦理。苇岸被誉为“中国的梭罗”,被称为“大地之子”。
众好友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分享《苇岸日记》
      在大地伦理、自然写作和生命哲学上,苇岸是一位卓异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不仅是一位自然的书写者,更是一位严格的律己主义者和精神圣徒。该文介绍说,他坚持记录日记14年,认真写下他所看到的“大地上的事情”,为自然界中循环生长的万物——哪怕一棵小草的诞生而欢呼,为一群平凡的麻雀叫好,为古老的廿四节气留下印记,甚至为窗前的黄蜂写下墓志铭,为这个世界留下珍贵的思想记忆、生命祝福和大地咏唱。
      5月19日下午,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读书会(第138期)邀请林莽、王家新、树才、周新京、彭程、孙小宁、宋逖等嘉宾,并特别邀请苇岸妹妹马建秀等家人和朋友在北京SKP Rendezvous书店举办“大地的哲学——纪念苇岸逝世22周年暨苇岸日记分享会”活动,共同纪念苇岸——这位“20世纪最后的圣徒”。
  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主持,在活动开始回忆起2019年纪念苇岸文集《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一书的出版。他表示,文集突出的主题是“未曾消失”,而苇岸也的确未曾消失,对他来讲,每次喝龙井茶的时候都会因忆起苇岸曾送他龙井茶的情景,而想起与苇岸的诸多往事。苇岸逝世22年,他的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凸显,这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是很特别的现象。
  苇岸之所以成为苇岸,林莽认为和他的阅读有分不开的关系。通过阅读《苇岸日记》,林莽发现苇岸在里面提到了很多当时在阅读的书籍,在那个年代作家如何与世界接轨,从《苇岸日记》中也有着深刻体现。树才对此表示认同,苇岸除了在写,就是在读。阅读本身像一束光,让他明白自己想写什么。
  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王家新表示,《苇岸日记》是苇岸一生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遗产,这套书的出版不能从商业角度来衡量,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每个人都曾经写过日记,但是像苇岸这样十四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几乎是一个圣徒做的事情。通过《苇岸日记》,我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苇岸精神、内心的丰富,他对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种激励和启示,这就是苇岸日记的意义。
  著名作家林贤治曾写道:“苇岸的存在是大地上的事情。”王家新结合这句话谈到了一些自己对苇岸的回忆和印象。首先,苇岸是一位质朴的人,言行一致,正是这种杰出的品质塑造了苇岸的精神人格,这样的作家可谓少之又少。他的文字恰到好处,没有刻意修饰而又充满诗意。这种质朴不是风格学意义上的质朴,而是与他个人的写作伦理、精神品格无法分割的。苇岸一生吃素,后期因为身体原因需要补充营养,喝了甲鱼汤,苇岸因此十分后悔,觉得自己违背了内心的原则,这种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生活上对自身的严格性和彻底性令人十分感动。梭罗、托尔斯泰、维特根斯坦,通过这些深深影响了苇岸的作家,我们也能一窥苇岸的精神追求。他追求纯粹、高尚,他不喜欢道貌岸然、故作崇高,他的文字中始终贯穿着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和反思。苇岸经常自问:“是值得的吗?有价值吗?”苇岸笼罩着一道来自上苍的光芒,《苇岸日记》是他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他生命的意义。
  苇岸同班同学、作家周新京表示,自己因为文学与苇岸相识。苇岸逝世22年,他仿佛成为了一个原点,所有对他的追念都是拉得越远看得越清楚。苇岸的《二十四节气》是他很重要的写作项目,他在写作过程中看到了自然界的变化,节律的分明,甚至气温、空气清澈度的改变,那种孤独、坚韧、与自然合拍的喜悦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往下面扔铁球是一脉相承的。
      阅读有时就是随着媒体走,因为媒体不时为我们做些推荐,让熟悉的再熟悉,让不认识的认识,我们希望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体验,让自己更加充实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