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给我们的启示

(2018-11-20 20:38:52)
标签:

谈心杂志

读书

金庸

分类: 谈心读书会
      上个月金庸去世,许多媒体都作了报道,对金庸的成长过程作了诸多介绍。报刊文摘刊了一则文章,综合了很多媒体的介绍。很多人不知道金庸能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独特的奋斗历程离不开,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金庸吃了很多苦。1955年,32岁的查良镛进入香港《大公报》工作的第七天。一天,副刊《新晚报》的时任主编罗孚找到他,说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还没有想好写下一部写什么,“小查,只有你顶上了。”于是,金庸开始写《书剑恩仇录》,这是金庸武侠神话的开始。署名时,他把名字最后的一个“镛”字一分为二,写上“金庸”。1959年,金庸离开《大公报》,和昔日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明报》初创时,每天晚上约十点到十一点,排字房副领班翁荣芝来敲门,大喊“你的‘肠粉’搞掂未?”这时,金庸才开始下笔,写社评。稿件到排字房被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就像剪肠粉,因此被叫作“肠粉”。金庸办报,要写社评,还要布置一些采访活动,与社会各界还要打交道,同时还要每天写长篇武侠小说,每天工作的时间非常长。同时还要迎接生活中不期的打击,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很难支撑下来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多做一点事,每天工作之余读一点书,就感觉很累,就想放弃。想想金庸,我们做的,其实是很少的。金庸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一点成绩,不努力是不可能的。要取得多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多大的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