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isn't love enough?
(2013-11-16 10:23:04)
标签:
偷心热情情感 |
分类: 也谈风月 |
看过很多对于分手的演绎,最没逻辑但又最切肤的就数《偷心》这段对白了:
Alice: Can I still see you?
Dan: I can't see you. If I see you, I'll never leave
you.
Alice: What will you do if I find someone
else?
Dan: Be jealous.
Alice: You still fancy me?
Dan: Of course.
Alice: You're lying. I've been you. Will you hold me? I amuse you,
but I bore you.
Dan: No, no.
Alice: You did love me?
Dan: I always love you. I hate hurting you.
Alice: Then why are you?
Dan: Because I'm selfish. I think I'll be happier with
her.
Alice: You won't. You'll miss me. No one will ever love you as much
as I do. Why isn't love enough? I'm the one who leaves. I'm
supposed to leave you. I am the one who
leaves.
看到这段总忍不住心理阴暗地揣测:哼哼,编剧肯定被甩过,而且还是那种过肩十八甩,要不然怎么能写出这么真切的对白来?
而当我终于能够超越肤浅的幸灾乐祸,值得回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why isn't love enough?
明明电影里的娜塔莉.波特曼美得慵懒又野性,还有个奇迹般的一见钟情,还爱裘德洛爱得死去活来,还是他灵感的缪斯,怎么到头了变成了有爱还不够呢?
这么自问的另一个原因是,如此被上帝老人家亲手写好剧本的爱情,到头来还惨淡收场,我们这些被天堂外包了剧本的凡人们怎么活啊?
为了自己的生存着想,我决定好好研究下“why isn't love enough?”这个爱情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其实Alice自己已经触及问题核心了——I bore you。
我暗暗怀疑:一个人在一段感情里面能够投入的热情恐怕是守恒的。随着一见钟情这个宇宙大爆炸而产生的能量是有限的,且随着不断消耗而递减。假设热情守恒定律是真的,我们面临的两难选择就是:或者把有限的爱情大剂量集中释放;或者把有限的爱情扯成一把兰州拉面。当然了,在不那么愤世嫉俗的眼里,也完全可以是爱得火花四射vs.爱得细水长流。
可是放烟花也是有预算控制的吧?更别提现在到处都财政赤字。
我想起和某大侠跨时差、高科技地skype论剑中他指出:我知道听起来很疯狂,但是咱们之间要继续,你就得不那么需要我。自然了,以我当时仪琳的修为配置着温青青的玻璃心,毫无疑问地没有听出这里切磋的是一个“怎么去爱”的技术问题,直接就把它上升到了“爱不爱”的道德审判。(再次论证了词汇量不一样是不能在一起的啊亲)。然后无可避免地陷入逻辑死循环,得出凶手只有一个——“你就是不够爱我”。哎哟喂,说好的笑傲江湖怎么硬生生地给拍成名侦探柯南了呢?还笼罩着陪你去看流星雨的酸溜儿?
于是,两党没有能够就感情预算达成共识,恋爱司被迫停摆多天。
好吧,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质疑热情持久度的绝不止我一个。
事实上,任何不屑于给炎凉世态刷上happily ever after这层万能糖霜的作者,都得不惜戳破人性的冷酷。比如毛姆笔下的穷小子邮递员弗雷德,疯狂爱上了富家小姐格蕾茜,为了她不惜去偷窃而锒铛入狱。然而某一天毫无征兆的,尚在服刑的他就厌倦了:“我来告诉你。十八个月以来我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现在我已经对她厌烦死了。”而作者的解读是:“人的想象可是件捉摸不透的事,到了一定程度它是会枯竭的;我猜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一刻不停地思念着她,已然耗尽了她能赋予他的所有激情……他已经把整个柠檬的汁水全部榨干了,也就只能把那个空瓤一扔了事了。”——《插曲》
而至于细水长流——好比每天催你吃饭,要你照顾好身体,提醒你别太累着——如此日常和规律,慢慢的你就习惯那一点缠绵的爱意一如习惯空气,直至曾经的璀璨融进了灰白的日常生活底色,再看不见爱情的光芒。所以格外警醒的人就会担心:“有你每天提醒我吃饭,其实还是蛮受用的,不过怕是成了习惯,就不珍惜了。人啊人!”同时也迟疑着自己付出的方式:“我不知道如何对你表达。表达的内容,时机,和频率。。。哈哈,我自己都很惊奇我会写出这些我心里最深的疑虑和担忧,这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情境。”
还是毛姆笔下,曾经投入生命相爱的情人随着年华流逝,见了面都没有认出彼此,而饱受嫉妒折磨的丈夫甚至懒得去报复。“爱情的悲剧不在于生离或者死别。您觉得他们两个人彼此之间的感情能维持多久?噢,人世间最可怕的苦痛莫过于你眼看着一个你曾用全部的心灵和灵魂去热爱的女人,你曾觉得她哪怕只有一分一秒离开你的视线你都无法忍受的,现在你却意识到哪怕再也看不见她你都无所谓了。爱情的悲剧就在于冷漠。”——《雷德》(毛姆这老头的笔,实在有种洞穿世态的手术刀一样的镇定冷酷啊)
所以,以守恒的热情去支撑漫长的人生,怎么看都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换句话说,管你是选择火花四射还是细水长流,限量供给的爱情迟早被消耗完。死法不同而已。
看起来很虚无,可不正好敲醒一下我们被洗脑的脑袋吗?承认吧,真爱是个奢侈品,奢侈品和必需品对于生存是有区别的。
自然了,满世界都在嚷嚷着奢侈品:同事的2克拉订婚戒指,同学的马尔代夫婚纱照,邻居大妈她侄子的喜糖……无不铺天盖地的围剿着你,营造出一个“必须拥有”的假象。
这让我想起关于“大数据”的笑话:Big data is like teenage sex: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暗自觉得,在这里完全可以把big data换成“真爱”。
2012.10.28-2013.11.06
P.S.回头去翻看草稿本,发现了一年前的今天开的一段头。是说经过了一年我越来越倾向于爱情虚无主义了吗?想起来黄茉莉老是在人人微博以及各种能够逮着我的场合上循循善诱:“太理性了不好啊亲。”其实我照旧hopeless romantic, only in a logical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