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
(2012-01-13 13:34:57)
标签:
可能性转角生命的密度杂谈 |
分类: 一个人的战斗 |
可能性,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特别充满诱惑力的字眼。
高中的时候,一小撮文青们标榜自由,视婚姻为洪水猛兽,谈到小孩那更是束缚自我的镣铐啊。唯有D同学说,我肯定会要孩子。众文青皆侧目,D特别平静的说:这样你的人生才完整啊!I am totally sold on this!对啊!要是不生小孩,我岂不是放弃了很特殊的一个经历(而世界上有50%的人口想经历都不可能呢)。像我这样对各种可能性充满旺盛胃口的人,怎么能主动放弃如此一大项呢?!
以上只是极端例子之一。回望我所有的重大决定,几乎都能窥见可能性垂帘听政的影子:比如高考填志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京。南方已经体会了18年,而北京却有历史交织现在。比如大学里毫不犹豫的准备出国,因为中国说白了就是一小块地,外头的世界不看一眼,我不甘心。(政治课本就算倒背如流也没有彻底洗脑成功啊,《环球时报》,让您失望了!)。比如和某人感情纠结时问他怎么办,他说我们或者就此老死不相往来,或者free fall,到时候也就是两个人粉身碎骨而已。我一听立马不爽了,靠,您就直接忽略了所有积极的可能性啊?那咱们还玩儿什么呀?比如就是飞了18个小时,为了谈上两小时,并且流泪不止的时候,好奇心也能暂时压过伤痛,让我忍不住的问:你为什么这么想,给我举个例子吧。惹得他都笑:好奇心这么强啊?
在我看来,一段健康的感情,应该互相为对方打开一扇充满全新风景的窗户。一段好的感情,结局也并一定是happily ever after反而应该是让你对彼此和自身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事实上,如果ever after就是两个人日复一日的大眼瞪小眼的蜗居在一块儿,就是灰姑娘开始淘宝麻将非常勿扰,就是白马王子拖着见长的小肚腩下班后往沙发上一靠翘起二郎腿看ESPN,那我还不稀罕这样的after呢,更别提一判就是终生监禁!
所以在所有迪斯尼的爱情故事里面,我觉得茉莉公主爱上阿拉丁的原因特别的legitimate: 他带她领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比什么亲一下就苏醒啊(生理诉求)杀死巨龙啊(安全诉求)骑着白马经过啊(虚荣心诉求)都靠谱得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自己有坚实物质基础、又没有性命之忧的现代女性而言。《A Whole New World》的歌词写得也特别好: I can show you the world/ shining, shimmering, splendid/...I can open your eyes/Take you wonder by wonder…A whole new world/A new fantastic point of view/No one to tell us no/Or where to go/Or say we're only dreaming。
当然,爱情只是生活里众多可能性之一。虽然我偶尔也色令智晕,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是随着年纪渐长越来越发现,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爱人的内心世界,还有自己的梦想,还要自己想过的生活……我简直像个贪心的小孩闯进糖果店,手里抓满了各色糖果,尚且东张西望,每样都想尝上一口,完全不顾自己的满口蛀牙。
幸或者不幸的是,追求各种可能性,基本和平凡日子的点滴幸福是背道而驰的。然而是什么在支持着我对可能性的狂热追捧呢?想了想,归根结底在于生命的有限。我意识到很可悲的是我只能活一辈子(有信仰的人们,请忽视我无知的灵魂吧,Amen),为今之计就是争取把自己的一辈子活出旁人几辈子的密度,才不枉此生对吧。
正因为对于下一个转角可能看见的风景心怀好奇,我才能在一个人走得力竭神疲,寂寞丛生的时候,放下包裹歇口气,然后满怀期待的继续走下去。
12.24凌晨-1.12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