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made R9 Supertri 9.5度/ Matrix Ozik 金色Xcon 5 Stiff测试/ TM R9 Supertri 9.5 loft/ Matrix

标签:
r9握把球头球杆此杆体育 |
球头:
Tour issue Taylormade R9 Supertri 9.5度,
杆身: Matrix Ozik 特别款 金色 Xcon 5
硬度:
SW:
D
球杆频率: 248cpm
MOI : 2895 (kg-cm^2),
杆面角度: 9.5度 (真正角度测量为11度)
长度: 45.75吋
重量: 330g, 球头重量: 197g (TP 联节器5g)
握把: Lamkin 2010最新握把 N-DUR 黑白色 57g
测试者:chien,
天气状况:
小弟的杆头速度平均约85Mph的铁杆,木杆是100mph~105mph速度.天气约22度左右. 风平浪静.
球杆外观及设计:
此杆为我们Golf Garage 在2010年第一支测试木杆. 也当做我们站上2010年球季开始的开春首座. 小弟我早在去年底就拿到了最新2010年新款的Taylormade Burner与
在收到最新2010年Taylormade R9 Supertri球头后就觉得次头的外型要比现在R9, R9 460, R9 Max等要好看多了.外观设计走回传统路线的水滴型.对我来说像以前的Superquad头型. 球头大小是460cc, 黑色球头看起来要高档多了. 球头有三个配重螺丝(1-16-1)设计让球友可以调整球头重量与重心位置. 杆面是属于deep face算是给中低差点球友所设计的球杆. 杆面材质就我的朋友说是使用日本的高级钛金属.有别于现有R9 系列是使用中国制的钛金属.当然了这样的升级对于击球的回馈与声音都会有差异.尤其是中低差点的球友使用. 我对于现有R9 球头的杆面不是很喜欢因为回馈感太差了,感觉到硬梆梆的,没有挤压球感或是击球的扎实感觉,所以说在2009年的木杆来说我个人还是觉得Titleist 909 D2/D3算是最棒的木杆. 这次的R9 Supertri木杆看来是有了解到球友对于现有 R9的失望去做改善. 这点是让我很期待,加上这次的球头外观与颜色又走回先前Taylormade的老路子.这样的设计才是一些对TM fans所终爱的感觉. 网络上去年11月就开始对新的R9 Supertri有很高的期待与一些原型款照片的流出.这都让此款木杆在未上市就让大家有相当大的期待.
球头重量是197g,配上最新款 TP 联节器是5g所以它的总重是在202g. 这是配上Matrix Ozik特别款金色Xcon 5 Stiff硬度杆身就是要把它设定为一般球友速度不快也都能很轻松的使用驾驶它. 球头的重量可以做调整不过对于一些喜欢感受到球头击球回馈扎实感与整个挥杆时杆头的移动,这个重量算是不错的设定. 杆身把重量压低到一般市售款的杆身重量让球友们能很平顺的使用它没有感到太重或太轻的问题. 整支球杆我设定为45.50"长,加上握把后为45.75"长. 因为球头为460cc所以我不想把球杆做太短,因为让速度不快的球友可以更轻松与简单把距离送出来. 但这对于挥杆重量来说会比较重. 但我个人是以MOI客制做为打感客制的依据.对于球头重量,总重与总长比较在乎. 杆身在裁减掉2吋多长度到43.75"的长度后,重量只有57g,所以算是一些日规杆身60几克的杆身重量规格.
在握把部份我选用了最新款N-DUR黑白色橡胶材质配上金色Xcon 5杆身.这让整体的球杆感觉更加不一样. 握把重量为57g算是比一般握把要重但这比较能做counter balance. 这可以让整支球杆有一定重量确不会有太高的挥杆重量.造成头重脚轻的问题. 以一般木杆用上此规格配出来的球杆总重大概落在310g~315g左右. 而这次我用水胶布套上N-DUR握把后它的厚度就感觉要扎实好握多了. 因为它本身重量够且真材实料,不会像其它握把虽然都是0.580"口径尺寸但套上杆身后觉得特别的细.握起来更细,因为材料不够结实.这点在Lamkin 握把上就看不到.握把0.580"大小看起来就比一般握把0.580"要来的厚实. 套上一层双面胶后更没有觉得变细,反而更好握. 因为很多球友的手比较大且厚实,对于现有橡胶握把都觉得太细了.很多人加了两层,三层或四层的双面胶来增加厚度.这就是材料本身的密度不高. 我觉得Lamkin的握把要好多了.
最后此木杆的规格如下 45.75", 325g, 248cpm, 2895g/cm^2, D4.21. 以这样的数据来说对于一些挥杆速度在85mph~100mph的球友来说这样的规格都会迎刃有余. 可能在挥杆重量上会偏重但只要做配重螺丝上的调整就可以把swing weight给减低.可以减个4g左右把挥杆重量压到D3以内. 这样使用上就不会太吃力.不过这样的调整是针对于一些球友喜欢用轻的总重与轻挥杆重量的人.对于一些习惯打美规球杆的人来说这样的规格使用上不会有太大问 题反而会觉得很好用. 现在就让我来实际试打去了解我预计与实务上的差异为多少.
实际测试:
测试场地为我常去的测试球杆练习场去做此木杆测试.先让自己的身子热起来能清楚去驾驭此木杆为主.另外也先以单层练 习球去看此木杆打出的一个基本速度与弹道.让自己能更容易去掌握此木杆的击球点与长度.之后就开始打5~10球的双层比赛球,再休息一下做另外的 10~15比赛球的深入测试.
首先此杆握起来有感到它的重量刚好,不会太重,我把握把握的很柔顺,有点类似Iomic的Silicon握把材质, 但又不会太软.这让我对此新款握把有不错的印象,球头看起来有点大,虽然是设计为Deep face有把一点的体积给缩起来但如果设定在45"或以内的长度使用的视觉感会觉得球杆有点短. 以45.75"使用起来放置在击球位置上不会觉得太长.相反的觉得刚好. 这次我也有带我的R9 10.5度/ Fujikura Motore F1木杆来做比较所以我们来看看以下它的性能表现;
杆面回馈 - 杆面回馈上在击球的感觉我觉得很棒.跟以前R500系列木杆相似.杆面的敏感度要细腻多了.这真的有差.以先前R9木杆杆面都是钛金属的材质但打出来的回 馈感就硬梆梆的感觉.以前R9感觉碰到球一下球就到天空去了,没太多impact的回馈,但这次的R9 Supertri杆面就很黏且感觉细腻多了,你可以感觉到球不管是硬核心或软核心的球中球后的回馈都能很扎实传到你挤压到球感觉. 尤其是它中甜蜜点是很舒服且顺利的把球给送出去. 击球声也不是太大声但有强烈的金属状击声.
球头的起发角 - 以此新款的球头launch angle设计来说, 中甜蜜点时是中高的设定, 非甜蜜点的launch就比较低. 它的重心位置比较低. 所以球的出球角度就比较容易冲高. 但这对于此杆设计的使用族群来说确是好的. 因为他们需要一定的弹道高度把最佳距离给送出来. 这也是我为何选Xcon 5 来做搭配因为Xcon 5的弹道设定为高弹道与高后旋量. 这对于速度不快的人来说是可以把最佳的距离给挤出来. 如果弹道高却没有足够的后旋量这样球就会在空中飞到一半失速掉下来. 另外它的出球速度算中快. 它并没有像callaway球头那样快,但速度跟Titleist 909 D2/D3的出球速度差不多.
非甜蜜点的距离影响- 这次测试我选用不同球tee高度来观察不同中球杆面位置的性能效果. 这点我个人觉得很重要因为一般球友不如职业选手一样有稳定的挥杆且较快的挥杆速度, 所以说非甜蜜点的击球结果是很重要. 就我的观察Supertri这点在非甜蜜点的击球位置影响到距离的结果不会大.没打中甜蜜点距离顶多丧失约10~15码的距离.
弹道 - 此杆的弹道算是高, 因为杆身它的设定为高弹道与高后旋量, 加上此杆子的硬度频率才248cpm, 对于速度低于90mph的挥杆速度球友来说都是一支很好使用的球杆设定. 杆身本身的回馈也是超柔顺.对于喜欢打球有抽的感觉这支木杆算是不错选择. 虽然说此杆的硬度对我使用上会有点软不过我都可以驾驶. 此杆中球后球跑到天空中的飞行时间超久(因为杆身的后旋量为高所以能产生足够的飞行后旋量). 因为杆身的后旋量够多让球本身能产生足够的飞行与滑行距离. 我使用此杆的平均carry 距离都有235~245 码. 跟我目前最远的 Titleist 909 D3/Ozik TP7HD是差不多. 但是909D3/TPHD木杆的弹道比此杆要低, 比较有穿透力的弹道.且球速要比此杆要快的多. 球头本身的后旋量算低, 因为重心位置较低所以能产生的后旋不会太高. 所以说用此杆的杆身选择就变的特别重要. 因为后旋量不够你的距离就不会远且飞行的轨迹也不会太漂亮.
距离
- 此杆的距离稳稳的打以8成力使用都能有240码的carry
这次的握把使用是选用Lamkin 最新款式N-DUR白黑色 (白色与黑色的纹路设计不同以便产生不同的握感与止滑性能). 在练习场使用两回感觉很舒服,很好握也不会滑. 尤其有时候想要发力时会握的比较紧,但这个握把就算握的紧也不会觉得不稳或滑动. 反而觉得很舒服. 你在整个挥杆当中都忘了这个握把的存在,因为他跟你的手是一体. 你不会感到不舒服或太用力挥时握把会给你不好的回馈. 因为它本身握把厚实让你握的很舒服.这样产生的软.不同于Iomic用silicon材料让握把本身软. 或是其他品牌握把握紧会变细且变硬. 这是我觉得此握把的最大特色. 另外在耐用度上与保养上,使用两次,因为白色比较难保养, 别牌的两色握把用第一次就会把握把白色部份给磨损, 且它白色部份是比较细不好握. Iomic握把白色虽然握起来舒服但成本高且白色Silicon材质超不好保养,就算洗过也是黑黑的. 我用两次都用肥皂洗过后都白白的. 它本身的纹路也没有因为使用后有磨损问题. 这点算不错的性能.要再使用个一两个月看它的耐用度是否会有影响.
另外在先前R9我感到因为联节器本身的问题让距离给减低, 这点在新的R9 Supertri木杆上就没有这个问题. 这应该是它的非甜蜜点反弹系数增加与减低联节器本身的重量与设计让能量传递上更为有效率.也可以说这个有联节器的第二代产品更加的成熟,把先前第一代问题 给改善了. 加上杆面的材质升级下让杆面回馈提升到更高水平级别. 这让2010年的Taylormade Supertri木杆有不错的性能与回馈效果. 看来TM要把R9 先前不好的销售量借此新款产品拉回来球友的信心. 这点我觉得是要给TM 正面的肯定.
最后此杆整体的评价我觉得在2010年应会有不错的口碑与销售. 因为它的黑色球头让很多球友都直流口水,外型也是传统水滴型而非先前R9的三角型. 这让一些球友看过此头的人都爱不释手. 有R9的人更恨的牙痒痒的说为什么这样快又出一款让人想要买的木杆. 不过评心而论, R9 与R9 Supertri黑头放一起你会选那一个?我看结果很清楚也很明显. 大家看看照片就知到了. 很高兴在2010年的第一支客制球杆就有不错的性能.这是好的开始.
作者:chien, Golf Garage Content Development /高尔夫球库内容开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