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肢轻快”真的搭配不当吗?(读刊异想之八)

(2018-06-16 20:00:21)
分类: 教学札记


——兼评李旭东老师《松鼠》教学中的一个细节

方德佺

在《语文知识》(中学版)2016年第6期上读到特级教师李旭东《松鼠》教学实录,其中对课文中的“四肢轻快”提出质疑,进而判断是搭配不当。

在随后两位老师对该教学实录进行评析的文章中,都非常肯定李老师此处的质疑,其中有篇文章中还进一步作了说明:“李老师尤其指出‘四肢轻快’这个短语,引发学生思考短语搭配是否存在问题。学生继而讨论,明确‘四肢’是腿,而‘轻快’则常常指脚步轻快”。不难看出,他们都一致认为“四肢轻快”在课文中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笔者对此不愿苟同。

先看“四肢”。课文中的“四肢”对松鼠而言显然是指四条腿,而在通常的语境中,并不存在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腿与脚的区分,也就是说“肢”是腿和脚的统称,换句话说“肢”本身就包含有脚。而且“四肢”不是专门用来指动物的四条腿,同样可以用来指人的手脚,如批评某些人遇事不动大脑可以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课文《松鼠》作为科学小品文,本身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松鼠当作人来写,如“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充分说明松鼠的“四肢”中的前“肢”可以像人的手一样灵活运用。再看“轻快”,一般用作形容词,表示动作不费力或轻松愉快。这其中,对动作的发出者没有任何规定,既没有要求是人,也没有规定是手,强调的只是动作的某种状态及结果。既然如此,松鼠不仅“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表现得动作灵巧,而且有在树丛中飞来穿去的习惯,这些难道都应归功于松鼠的“脚”吗?显然不是,而是它的“四肢”协调运动的结果,而这种结果看上去都是“不费力”或“轻松愉快”。

所以说,课文《松鼠》中的“四肢轻快”不存在搭配问题。

那么,李老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错误的判断呢?

在李老师的教学中还有如此的内容:

师:将“外表”“习性”这两个词语板书在相应的词语上面。说明松鼠“漂亮”的词语还有哪些?阅读时圈画出来,并板书在“漂亮”的下面。

(生板书:清秀、闪闪有光、矫健、玲珑、轻快。)

师:“轻快”这个词是不是写外表的?

生:是形容动作的吧。

师:文中写的是“四肢轻快”,“四肢”能“轻快”吗?这里搭配不当了。把这个词语去掉。

可以看出,李老师是在围绕“外表”教学“漂亮”中对“四肢轻快”进行处理的,原本是想说“四肢轻快”与表达外表的漂亮不相配,但不知怎么一念之间就转入了对“四肢轻快”这个词语本身的分析理解,最后竟然变成了另外的判断——“四肢轻快”搭配不当。不管怎么说,李老师此处的教学都出现了一种近乎武断的失误:他在简单的自问自答中,就轻易对课文的语言做出“把这个词语去掉”的断言,实在是缺乏说服力。即使笔者阅读到的是一个简略本的课例,实际情形如评析的老师所给出的样子,李老师在课堂上就“四肢轻快”的搭配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了一番讨论,那也是浮在表面的,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本质上学生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达成一种共识。

再进一步揣摩,可以发现“四肢轻快”的问题,可能不是李老师先行发现再设计到具体教学中的,而是“顺学而导”中出现的。因为“轻快”一词是学生板书在白板上的一组词中的一个,有些出乎李老师意外;于是李老师的教学就因板书而起,这个“轻快”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生成。李老师是凭着自己深厚的语言学养和语感,随即判断出“轻快”用来写外表有问题,又凭着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组织词语辨析。这一切在李老师原本都是驾轻就熟的事,但在具体教学中,李老师一不小心往前趟大了一步,结果步入了一种误区。

放大这种错误,另两位老师的评析文章中相关的表述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