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明天≠第二天
(2011-10-11 16:19: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论文 |
方俊夫 方德佺
“明天”与“第二天”初略看去意思差不多。
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明天”:时间词,1今天的下一天,2不远的将来。“第二天”在词典上查不出现成的解释,但可依“明天”第1项理解为“(某)一天的下一天”,或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有些人才觉得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形:
《三只白鹤》(二年级上册)
第1自然段:一天中午,三只白鹤在河里捉了许多鱼。他们吃得饱饱的,把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留着明天吃。
第3自然段:第二天,太阳刚升起,三只白鹤都睡醒了。
《玲玲的画》(二年级下册)
第1自然段: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第10自然段: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两篇课文中,同时出现了“明天”与“第二天”,而且所指的应是同一时间,如果不仔细琢磨,就会把“明天”与“第二天”当成一回事了。其实这两个词在表示“……下一天”这个意义上时还不能这样不加区别。
由于汉语中动词没有表示时态的功能,表示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时间关系只能依靠表示时间的词语直接表现如昨天、今天、明天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叙述者所站立的时间角度又会影响一些具体表示时间的词的用法。像上述所涉及的“明天”与“第二天”都表示“……下一天”,一般情况下,叙述正在发生的事,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明天”表示的是未来的时间;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是站在已经成为历史的“某一天”来说,“第二天”虽然也表示“下一天”,但它不是未来是时间,而是过去的时间。这就是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的最基本的区别。
明确了这样的区别,再回过头来推敲一下《三只白鹤》和《玲玲的画》中“明天”与“第二天”的用法。《三只白鹤》讲的是过去时间里的“一天中午”,因此接着的“下一天”只能用“第二天”,而不能用表示未来的“明天”。《玲玲的画》是从“晚上”写起的,看上去理解成“今天”也行,但课文结尾说“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一个“了”字就说明这是发生在过去的事,这样,那天“晚上”接着的“下一天”也只能是“第二天”,而不能是“明天”。由此可见,上述两篇课文中的“明天”在表达时间关系上不够准确,应改为“第二天”为宜。
当然,像英语动词复杂的时态关系一样,汉语中“明天”与“第二天”表示时间关系也有一些更复杂的用法,如计划中的“第二天”,过去时间里出现的对话中的“明天”等,那又另当别论了。
(此文经编辑修改刊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