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视、不可言、不可——读松本清张《点与线》

(2025-05-24 18:06:41)
标签:

读书

日本

侦探小说

松本清张

社会派

日本推理小说御三家,分别是江户川乱步(えどがわ らんぽ)、横沟正史(よこみぞ せいし)和松本清张(まつもと せいちょう)。

江户川乱步笔下有明智小五郎(あけち こごろう),横沟正史笔下有金田一耕助(きんだいち こうすけ),而松本清张倒是没有创作出特别有名的侦探。

究其原因,清张乃是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式,揭露日本社会的黑暗和痼疾,其核心并非逻辑推理和侦探与罪犯的智力对决,其小说模式,被称作“社会派”推理。

所谓“清张革命”,就是将侦探小说中的夸张、庸俗和游戏性祛除,使其变为严肃和浑厚。而“清张魔咒”,则是指从1955松本清张创作推理小说开始,“社会派推理”占据日本推理小说的统治地位,三十年无出其右,直到后来岛田庄司(しまだ そうじ)和绫辻行人(あやつじ ゆきと)等人开创和倡导的“新本格派”,在剑走偏锋中为本格推理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点与线》(てんとせん)这部小说是典型的“列车时刻表”诡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列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在运行中的时间差来制造不在场证明,以达到脱罪的目的。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直到新世纪这一时期,日本所有列车、航班平均误点时间仅0.6秒,这一现象给“列车时刻表”诡计提供了绝佳的现实条件。

虽然《点与线》并非这一模式的开创者,但却是将其发扬光大者。

小说故事开篇指出,对某部门贪腐案件的侦查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却被发现与一女子服毒而亡,警察推断为其人经受不住调查的压力,遂与情人相约自尽,以“情死”结案。其中关键证人,是死亡女子的同事在列车站台看到两人共同登上开往二人死亡之地的火车。

但地方警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探员对此仍有怀疑,然而他的疑虑仅限于主观臆测,并无实据。即便如此,仍有负责贪腐案的警视厅警司与其意味相投,同样对这起案件紧追不舍,以期获得已陷入僵局的贪腐案的突破。疑点最关键的一点,是若要在列车站看到死亡二人组而不被其他列车阻碍视线,只有短短的四分钟时间,这未免过于巧合。

警司为此上天入海,不断追查电车、列车、轮渡乃至飞机的线索,但始终一无所获,犯人将所有线索安排的井井有条,将所有漏洞填补的平平整整,简直是一起完美犯罪

 

说到完美犯罪,这一概念并不在现实的司法解释中,只存在于侦探推理故事之中,属于一种理想化的概念。

人们认为,某些罪犯可以通过精心策划,各种布置,将犯罪线索消除地无影无踪,或者与警察斗智斗勇,获得胜利,令警察明知其犯罪却也无可奈何,这便是完美犯罪。

后来又有人提出,即使犯罪手法再粗糙,只要不被人发现,就是完美犯罪。

个人不认可后一种,因为完美犯罪本来就是侦探推理故事中的概念,所以必须要有冲突和张力,给读者或观众带来冲击和刺激。现实社会那种因侦查技术限制而不能侦破的案件,只能算悬案,而非完美。

 

但《点与线》中的案件,几乎就是完美犯罪。这不是指犯人通过时刻表故布疑阵,而是更深层的黑幕。

社会派本来就是要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这起“情死”案的背后,是对一连串官员展开的贪腐案。情死案只是黑暗湖面偶然探出的一只触手,犯人也只是幕后大手随意操纵的提线木偶。

故事中两位警察,都是经验丰富、思维缜密、行动力很强的人物,但他们手中也有不少积案得不到解释,或者明知真相如何,却无法解开那厚厚的幕布。

 

人类可以忍受未知,却不愿屈服于不可知。然而社会如同泥潭,身处其间,自然而然就会懂得不可视、不可言、不可知。

 

 

(《点与线》,日本作家松本清张著,贾黎黎译,南海出版公司200711月出版。全书共计约12万字。)

 

 

2025524日星期六星期五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