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代谢——读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捌·广州案》
(2024-01-11 20:28:23)
标签:
读书荷兰公案小说狄仁杰高罗佩 |
分类: 读书笔记 |
《广州案》(Murder in Canton)是海南出版社2015年版的《大唐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系列的第八本,包含《飞虎团》《柳园图》《广州案》三个故事。
一、飞虎团(The Night of the Tiger,旧译作“汉家营”,新译作“暮之虎”)
这是一个“孤岛模式”的小说,讲述狄公到长安赴任途中遭遇洪涝,与随行人员走散,借宿一座被强盗围困的庄园,这座庄园与周边的土地被洪水围困,成为一座孤岛。外有穷凶极恶的盗匪,内有赎金失窃、小姐暴毙,狄公则巧施妙计,内外皆平。
狄公探案,物证为辅,心证为主,常常通过经验和直觉发掘漏洞,再进行缜密推理,与凶手直接对峙,攻破其心理弱点,打败真相。本篇即是典型一例。
二、柳园图(The Willow Pattern)
《柳园图》的故事来自一个英国的中国故事,本身是英国仿造中国风格瓷器时创作的图案,后来又被中国工匠学去,制作柳园图瓷器出口欧洲。正如传说故事能为艺术品增加价值,柳园图也被英国人敷衍出一段故事,讲述穷书生爱上富家小姐,在私奔时被愤怒的老员外追赶,两个年轻人跳入水中殉情,双双化作水鸟。柳园图画面表现的就是在柳园中,两人在桥前,一人在桥后举着棍子追逐的场景。
作者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在创作这个故事时,发现可能是英国人误解了一些中国古画中常见的意向,实际上应该是三人在桥上,中间一人抱琴,前后两个下人均抱剑或提着灯笼,结果英国人当成是两个人在前逃跑,一个人举着手杖追逐。
这部小说讲述狄仁杰任大理寺卿期间,长安发生瘟疫,朝廷和百官外出避险,留狄公暂理长安事务。故事中蔓延的瘟疫、焚烧的尸体、裹着黑袍的收尸人等,是作者有意借用了令欧洲人印象深刻的黑死病(Black Death),以增加欧洲读者的代入感。
故事中圈地自限于腐朽的宅院,沉醉于往昔辉煌甚至轻视皇室的三家旧贵族,则令人联想到隋唐时期所谓“五姓七望”的七个大氏族。而书中关于三个旧贵族要灭门绝嗣的谶语,也能在中国历史上找到许多类似的影子。
在这部小说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作者想要结束狄仁杰探案系列的又一征兆了。在之前的《铁钉案》(The Chinese Nail Murders)中,作者就有意结束这个系列故事,安排了狄公的老随从洪亮的死亡,但还是在出版商的坚持下继续创作。在这部《柳园图》中,则是为狄公的另一位得力助手马荣安排了人生大事。
三、广州案(Murder in Canton)
在这部故事中,暮气已愈发浓重,狄公已老,仅剩的两名随从乔泰和陶甘也年华不再,狄公让两人随行,也是在追忆过去的时光。狄公作为钦差前往广州——这是整部系列中唯一一个案发地点在现实中存在的城市,明面上是巡察广州的海运贸易,实际上是调查一位朝廷重臣私自前往广州后失踪事件。而在故事收官阶段,又点出武后篡权、太子岌岌可危的朝堂风云。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浸染很深,但又带着西方思维,所以他的狄公故事神秘怪异,既非经典的西方侦探小说,也非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有一种异样的美感。
对于美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的研究,有人提出所谓“后期奎因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论据不是犯人准备的假证据,若犯人因为意识到侦探的存在而准备假证据,是否影响到了侦探介入的正义性?”
本篇故事中的狄公显然就遇到了这一困境,隐藏幕后的真凶显然对狄公多年断案经历有很深的研究,会利用狄公断案的惯用手段来实施犯罪、隐藏自己并意图谋害狄公,正如奎因的小说《十日惊奇》(Ten Days' Wonder)中的犯罪者所作的那样。
面对这样的困境,狄公已感到自身的无力,加之朝堂事务日益繁多,最终决定不再亲自探案,而是交给下属。宰相见牛喘而理燮阴阳,见当街斗殴不必过问。
高罗佩虽然写唐朝的狄公,但实际上对人物和社会的描写是在模仿明朝,而本书中对于广州的描绘,则更参考晚晴。其中的重要建筑古迹等,虽然与真正的广州有所区别,但从作者本人留下的草图看,他本人是清楚这些区别的,只是为了故事情节才进行修改。
故事的最后,狄公的助手乔泰为保护狄公而死,与《黄金案》(The Chinese Gold Murders)中狄公与乔泰初遇是的谶言所示,乔泰将死于狄公的家传宝剑之下相呼应。而刁钻狡黠的陶甘,也意外找到自己的归宿。于此,狄公四大得力下属都有了自己的结局,狄公也结束断案生涯,全力投入到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中。
本书的最后有一篇后记,署名是高罗佩,对每个故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解读。但如果阅读过译文出版社的版本,就会发现这个篇幅不短的后记,实际上是作者每篇故事都有的十几篇后记的整理补缀,大体重复的内容被删除,提及被海南出版社译者改动剧情的内容也被删除,很多与小说没有密切关联的内容也被删除,总之就是一个简写改编版。
高罗佩创作狄公小说,虽然有了一个完整的“狄公年表”,将狄公从外放为县令,到历任州县、主政大理寺、督察广州等近20年的经历,按时间顺序一一列举,但实际上作者创作并非按时间顺序进行创作,本书收录的小说,根据作者本人的附录(译文出版社版本),是《广州案》在前,《柳园图》在后,但在故事情节上,《广州案》在后,并通过剧情人物之口,提到马荣娶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后“失了英雄气概”,而后来创作的《柳园图》故事,才讲述了马荣与那对双胞胎的故事。恰如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早已创作了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Hercule Poirot)的最后一案《帷幕》(Curtain: Poirot's Last Case),却等到关于波洛的作品无可再写的时候才发表出来。
《大唐狄公案》前五部称作“第一系列”,以洪亮之死为标志。这一系列神秘感很强,带有不少恐怖氛围,从中国古典公案小说中得到的灵感最多。之后是“新系列”九部,作者的原创性更强,出场人物更精炼,狄公探案时,通常只带了四大下属中的一到两人。这一系列中乔泰死亡,作者有意结束狄公故事。但最终在出版社建议下,再次创作了“新新系列”两部,虽然故事发生时间较早,但两部小说中的探案情节均由狄公一人完成。
(《大唐狄公案捌·广州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荷兰作家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著,陈来元、胡明、赵振宇、李惠芳译,海南出版社出版,2015年10月第一版,2017年12月第3次印刷。全书共计12.7万字。)
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