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黑——读范·达因《圣甲虫杀人事件》
(2023-02-15 21:39:16)
标签:
读书美国侦探小说推理范·达因 |
分类: 读书笔记 |
圣甲虫,学名蜣螂,俗名屎壳螂,古埃及最著名最神圣的动物之一,有些埃及神话认为,运行在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只神圣的屎壳螂像滚粪球一样在天上推动的,所以将圣甲虫神凯布利(Khepri)做为日升时的太阳神来崇拜。
本书书如其名,包含了很多古埃及元素,死者正是资助一位考古博士在埃及发掘文物的慈善家,死在自家由考古博士团队管理的私人古埃及博物馆,博士的年轻妻子有一半埃及血统,家中的老仆人则是一位完全的埃及人,并痛恨那些在埃及挖掘古墓和倒卖文物之徒。同时还有两位年轻学者跟随博士,其中一位是死者的唯一亲属。
死者被发现时,脑袋上正嵌着一尊古埃及女神“沙克美”的雕像,(沙克美,应该是现在一般译作“塞赫美特”Sekhmet的埃及女神,是一位凶猛的母狮神,在埃及神话中是战争女神和上埃及的医疗女神)尸体旁则有一个圣甲虫饰品。而故事的最后,则是古埃及司掌死亡的胡狼神阿努比斯(Anubis)的雕像结束了一切罪恶。
本书的故事在很多地方与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风格类似,都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凶杀,嫌疑人也都是彼此存在一些特定关系的某几个人,且随着侦探的调查,发现这几个人都有杀人动机,每个人都像凶手。甚至隐藏起来的真凶的伎俩,也与克里斯蒂一部早期作品中凶手的脱罪计划如出一辙。
本案不到两天即告破案,故事情节很紧凑,尤其第一天的侦查,情节仍然是克里斯蒂风格的通过与各嫌疑人的对话推动案情进展,抛出一个个线索和谜题,却又力图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但业余侦探菲洛·凡斯(Philo Vance)还是一如既往地自负和谜语人,凡斯的跟班“我”范·达因(Van Dine)仍然像个行走的摄像头,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本书使用第一人称来写作。
对于菲洛·凡斯我一直喜欢不起来,因为他的性格太过特行独立,很少为别人考虑,任性妄为到了极点。他的完全绝对的论断,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总是给人以武断之感。但最重要的,我想还是范·达因的小说对今天的读者而言有了“过时”之感。对于侦探小说,最重要的始终是诡计谜团和逻辑推理,只要在这方面达到优秀层级,其他任何缺点都可以被无视。
但本书在这方面并不够出色。凶手作案、诬陷等手段看起来复杂精巧,实际简单粗暴,而且过于繁琐的布局只会留下越来越多的线索,最后作茧自缚。
而凡斯则一向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这一点而言,他与凶手倒是一对绝妙搭档。同时他的道德善恶观也有点迷,虽然很多侦探小说中的著名侦探都有自己独特的道德观,并不一定完全遵守法律,但凡斯这种即不吝于自己做杀手,也不吝于指点别人做杀手的侦探确实绝无仅有。
同样,本书结尾的自由心证也是个一直让我不以为然的模式,我一直认为,没有凶手自己认罪的结尾是不圆满,甚至是有漏洞的,会让人不禁怀疑是否还有侦探未掌握的线索,会导致真相与推理结论大相径庭。所以我严重怀疑本书中那位只有千分之一生还几率的年轻学者最后奇迹般地生还,就是为了有亲历者来向读者证明凡斯的推导是正确的。
本书虽然叫做“圣甲虫杀人事件”,最开始发现尸体旁的圣甲虫时,凡斯也曾强调,如果知道它为什么在尸体旁边就能破案,但直到最后这个圣甲虫也没有发挥什么特别作用,仅仅是用来误导推理的几个线索中的普通一个。
(《聖甲蟲殺人事件》(The Scarab Murder Case),美国作家S. S.范·达因(S. S. Van Dine)著,黃淑齡译,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月出版。)
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