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沓的舞台剧——读奈欧·马许《贵族之死》
(2022-11-20 22:09:24)
标签:
读书新西兰侦探小说推理奈欧·马许 |
分类: 读书笔记 |
又是一位与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齐名的女侦探作家。本书作者伊蒂丝·奈欧·马许(Edith Ngaio Marsh),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利·塞耶斯(Dorothy Leigh Sayers)及玛格丽·露易丝·艾林翰(Margery Louise Allingham)一道,被并称为侦探小说黄金时代四大谋杀天后。
马许是新西兰(New Zealand)人,热爱绘画,并致力于新西兰与英国的戏剧交流,所以在她的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发生在新西兰的场景,作者笔下的唯一侦探,其妻子就是一位画家,而戏剧模式则深深影响了马许的写作。
作者的名字“奈欧”,出自新西兰的毛利人(Maoris)土著语,本书故事以一位新西兰姑娘作为线索人物。实际上读完本书,可以发现书中开篇发生在新西兰的情节对于案情乃至小说整体结构而言无关紧要,甚至这位新西兰姑娘也是可以删除的人物。大约由于作者的出身,才保留了这些累赘情节。
事实上,不仅是这些内容,本书整体都显得累赘和拖沓,完全没有必要铺陈出三十多万字的篇幅。在我看来,古典推理小说的篇幅适宜十到二十万字之间,再长就不方便调动读者的情绪以及安排高潮情节了。
当然并不是说侦探小说只需要全程关注案情,但其他的描写也要对小说整体服务。对于几位知名的女性侦探作家而言,克里斯蒂无疑写作技巧炉火纯青,故事进展张弛有度,令人手不释卷。塞耶斯虽然也被人诟病为节奏缓慢沉闷,但单纯作为文学性作品来读还是很吸引人的,而且她篇幅较长的作品我也没读。约瑟芬·铁伊的作品篇幅都不长,案情也相对简单,但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那股“无不平则鸣”的味还是很能引发读者共鸣的。
可惜本书中基本看不到这些,只有作者冗长的叙述和无止境的漫言,一些线索完全淹没在琐碎细屑中,对读者而言公平性不足。作者其他作品我没读过,本书是作者仅有的简体中文版作品,暂时无法比较作者的其他作品了。
前面提到戏剧,这可谓马许的一生所爱,而写作侦探小说,据马许自己说,乃是为了生计,但她确实在去世前仍在坚持写作。
本书,尤其是案发后前几章,可以明显看到戏剧表演的模式,小说的进展并非以人物的行动来引导,而是随着场景的变换而推进。主要人物和他们活动的场地,都可以很方便在舞台上进行呈现。
本书讲述某位勋爵一家濒临破产,于是求助勋爵的侯爵兄长,一贯蔑视弟弟的侯爵夫妇到访弟弟家居住的公寓,兄弟两激烈争吵后,侯爵坐进电梯轿厢准备离开,但就在短短的一小段时间里,侯爵夫人发现自己的丈夫竟遭到袭击奄奄一息,被弟弟一家抬出电梯后很快死亡。而曾经有过靠亲人遗产度过难关的经历的勋爵一家,因再次成为遗产继承人而受到警方怀疑。
个人看来,本书最成功之处无疑就是这勋爵一大家子,夫妻二人外加四子二女。他们是大大咧咧的天生乐天派,甚至带着点疯狂,从不顾及别人看法,同时又懒散怯懦,一旦有钱就因各种爱好和享受全花销出去,没钱就只能坐困愁城。但他们的性格中有着特别的亲和力,家庭成员之间彼此横眉竖眼却又默契十足,甚至在没有事前商量的情况下,就能在警察的分别问讯中说出能相互印证的谎言。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有精神错乱、疯疯癫癫、慈悲心肠、慷慨大方、善解人意等,作者32部小说中的唯一侦探罗德里克·阿莱恩(Roderick Alleyn)总督察将他们形容为“迷人的、不负责任的、花钱大手大脚、天性善良、懒惰、有趣、极其受人欢迎”。
这样一个怪异的家庭,总让我想起1991年上映的美国哥特电影《亚当斯一家》(The Addams Family)。
有评论称作者前期作品有明显的模仿塞耶斯的痕迹,阿莱恩的性格和行事作风也类似塞耶斯笔下的彼得·温西勋爵(Lord Peter Wimsey)。可惜,也许是本书并非作者的佳作,作为侦探,阿莱恩总督察在本书中并无高光表现,在那个“奇案天天有,神探遍地走”的黄金时代恐怕有些平庸。
(《贵族之死》(Death of a Peer),新西兰女作家奈欧·马许(Ngaio Marsh)著,樊新志译,新星出版社 2009年12月出版。全书共计33.9万字。)
2022年11月20日星期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