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者天诛地灭,自救者生生不息——读多萝西·L·塞耶斯《九曲丧钟》
(2022-11-01 11:47:07)
标签:
读书英国侦探小说推理多萝西·l·塞耶斯 |
分类: 读书笔记 |
传说汉武帝时,未央宫一口铜钟无缘无故自行鸣响了三天三夜,武帝询问东方朔原因,东方朔回答: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由于母子间的相互感应,山将要崩塌,所以铜钟先行示警。而在曹魏时,也有“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故事。
本书讲述的,就是八口铜钟,九下丧音,十年罪恶,一朝冲刷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彼得·温姆西勋爵(Lord Peter Wimsey)那位无所不能的仆人邦特(Bunter)老司机翻车,在元旦的大雪天将车开进路边沟里,勋爵和仆人只好弃车步行到最近的村镇求助,受到当地教区的老教区长夫妇的热烈欢迎。当地教堂的钟楼顶上有一组巨大的古老铜制编钟,共有八口,均有数百年历史,大小不一、音阶不等、作用不同、铭文各异,每口钟都被取了名字,还曾被外地人误认为是人名。
教区长热衷于鸣钟术,计划在元旦之夜举行盛大的鸣钟仪式来迎接新年,将组织教区练习过鸣钟术的男人们拉响共计一万五千八百四十下的宏大乐章,预计耗时九个钟头。然而该地遭遇流感,别说替补人员,正式敲钟人都病倒了一名。而在作者笔下愈发完美的彼得勋爵躬逢其会,顺利填补空缺,参与完成了这一盛事。
在本书中,作者耗费了大量的笔墨和心思来描写大钟和英国传统的鸣钟术,包括让绝大部分读者看不懂的敲法和旋律,但这并非无用功。钟和案情联系十分紧密,也十分和谐,结合可谓完美。
侦探小说随着长期发展,有些桥段总让人似曾相识,比如挖开坟墓却发现棺材上有一具陌生尸体,这一情节与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著名的《希腊棺材之谜》(The Greek Coffin Mystery)如出一辙。但高明的作者总能在相同的情节下写出不同的新意。
这起谋杀的核心谜题有三个,一是死者是谁,二是何人所杀,三是如何来杀。这三个谜题相辅相成,交织错落,又牵扯到十几年前的旧案,而且出场人物众多,可谓千头万绪,而后两个谜题虽然不算十分难解,但绝对是匠心独运,令人赞叹。
虽然如此,但与其说本书中心是谋杀案,不如说就是敲钟。我们说作者提高了侦探小说的文学性,也可以看做作者就是在创作文学小说,本书就是一部结构巧妙、描写精微的钟声传奇。
作者对这个淳朴的乡村教区形形色色的居民作了精到的塑造,面对灾难时教民们的救援行动和在教堂集体生活中体现出的乐观态度更给人感动和振奋的力量,体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传承,而彼得勋爵离开教堂探查情况,归来时举起来的月桂枝——因为没找到橄榄枝——叫人不由会心一笑。
而最后彼得勋爵告知警方死者死亡的原因时,带给读者的震撼绝不仅是普通侦探小说中对真相的惊讶,而是类似上帝借他人实现意旨,以钟声涤荡罪恶的的敬畏和欣慰。
正如作者对侦探小说的观点,认为侦探小说不仅是娱乐之物,还有其社会批判意义。
所有那些不被纳入案件推理过程的情节,作为纯粹的侦探小说可以舍弃,却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翻译的外文小说,由于译者的取舍,总有许多以作者母语表达的独特意趣无法领会。本书英文名《The Nine Tailors》,直译就是“九个裁缝”,“Tailor”的意思是裁缝,但也可以作为人名,音译为“泰勒”。而本书中的“泰勒·保罗”钟(Tailor Paul),正是负责为在该教区去世的基督徒哀悼的丧钟(男人九声,女人六声,孩子三声),九个泰勒,就是九声丧钟。
其他由字形、字义体现的暗示还有很多,但译本是体现不出来的。
(《九曲丧钟》(The Nine Tailors,又译作“丧钟九下”),英国女作家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Sayers)著,何静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出版。全书共计20.4万字。)
2022年11月1日星期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