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读多萝西·L·塞耶斯《非常死亡》

(2022-10-17 22:57:29)
标签:

读书

英国

侦探小说

推理

多萝西·l·塞耶斯

分类: 读书笔记

这部作品的水准很高,远超作者之前的作品。从侦探小说的角度来看,虽然侦探介入案件的方式设置得很生硬,但无论从动机还是作案手法的安排都极为巧妙。而从文学性而言,作者对善与恶的讨论,对完美犯罪的论述,都可以称得上深刻,令人不禁沉思。

故事中卡尔(Carr)医生讲的故事,似乎并不算奇特,甚至可以称得上熟悉。对于身边认识的人的偶然死讯,我们或许会一时感到奇怪,但很大概率也不会深究,大约过几天就会抛之脑后。就是这样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却引起彼得·温姆西勋爵(Lord Peter Wimsey)的格外注意,并坚持追查。

这一事实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在证据一无所有、全凭感觉锁定凶手的情况下,要给臆想中的杀人犯定罪的困难程度——事实上这确实令人无从下手,且警察也一直对这一事件是否构成犯罪将信将疑——真正可怕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以为意的细节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件血腥而恶毒的案件,联想到自己曾经偶然泛起的疑惑,不禁令人不寒而栗。

故事中新出场了一位重要人物,乃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处女,这种类型的人物几乎是十分英国式的形象,也是侦探小说中的常客,彼得勋爵就慨叹英国的老处女们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她们经常以尖酸刻薄的形象示人,但也有和蔼可亲的例子。更著名的老处女大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笔下的两大侦探之一的马普尔小姐(Miss Marple)。与本书中的老小姐一样,她们都是靠着和他人闲言碎语、说三道四来收集线索,获得证据。

除了动机和方法,侦探小说的另一大要素是凶手。本案的凶手似乎很明确,侦探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一位最大嫌疑人,并一直以其为目标寻找线索。这显示出侦探小说发展中的一种趋势,即从找出凶手到找出作案方法的转变——现在很多小说则连作案方法也早早的明明白白交代清楚,只为了从动机上玩出不同花活。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考城隍》,说有人阴魂离体参加鬼神考试,写的文章中有一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令诸神赞叹不已,任命他为城隍神。

这也正是困扰彼得勋爵的心病。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只是理想状态。若是种善因,却得恶果,该如何评判?若是种恶因,竟得善果,又怎生是好?广义的道德观念,与具体的法律规定的矛盾,教人无所适从。

但这有心无心、善恶之别,也只有神圣才能辨别。基督耶稣(Jesus)曾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Give back to Ceasar what is Ceasar's and to God what is God's),普通人的社会仍然需要不论天心人心,只以外在行为为标准。

 

关于完美犯罪,正如开篇所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奇怪事情背后果然有可怖的真相,却没有被任何人注意到,这算不算完美犯罪?正如有些人的观点,不被人察觉的犯罪,就是完美犯罪。

但我有些不同意见。在现实生活中谈“完美犯罪”是没有意义的,它本来就是犯罪题材文艺作品中的概念,要的就是侦探与罪犯之间斗智斗勇的精彩剧情,是知道有人犯罪,却找不到真正的犯人,或知道就是某人犯罪,却没有有力的证据。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侦探根据自己的独特道德观,选择隐瞒真相,让其他人员以为是一起完美犯罪。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故事人物的名字。最早提供线索的医生姓“卡尔”,而他的故事中的死者则名叫“阿加莎”(Agatha),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侦探小说黄金时代那耀眼的两个名字——密室之王约翰·迪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和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同时代活跃在英国的著名侦探小说作家,这大概也是作者一个小小的恶趣味吧。

 

 

(《非常死亡》(Unnatural Death),英国女作家多萝西·L·塞耶斯(Dorothy L.Sayers)著,杨首一译,群众出版社 20061月出版。全书共计15.6万字。)

 

 

20221017日星期一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