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沽月山人
沽月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56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蛇缠丝,密不透风——读埃勒里·奎因《法国粉末之谜》

(2022-07-01 17:29:07)
标签:

读书

美国

侦探小说

推理

埃勒里·奎因

分类: 读书笔记

黄金时代侦探小说三巨头之一的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无疑是最注重案件逻辑推理过程的作家,在他的故事中,缺少戏剧化的转折,只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将案情向前推进,最后水到渠成地披露出真凶。

本书是作者著名的“国名系列”中的第二部,仍然是以理查德·奎因(Richard Queen)警官和他的儿子埃勒里·奎因为主角,当然,仅将埃勒里·奎因称为主角也没错。在父子二人的探案过程中,通常都是父亲以警官身份来做大量基础工作,而儿子则站在父亲的肩膀上,通过缜密的头脑,在大家面前揭露出最后的真相。从分工来看,自然儿子更符合侦探的角色。

 

故事讲述纽约一家大型百货公司的股东们正在公司顶楼大股东的公寓里召开会议,而一楼的玻璃展示橱窗中弹出的壁床上突然了大股东续弦的尸体,身中两枪而亡。经过侦查人们发现,死者死在午夜,死者和她与前夫生的女儿昨夜都没在家中过夜,之前有人见到她在夜里进入大楼,但再没有其他人进出。公司大楼夜里只有货运通道打开半个小时,没有其他通道可以进出,而除了夜班执勤人员外,顾客与公司职员早已离去。随着案情的深入,另一桩潜伏在百货公司里的罪恶浮出水面,而两位“皇后”(Queen)也终于查明真相,揪出凶手。

至于题目中的“粉末”,可能是死者包里女儿口红管里藏的粉末,也可能是死者丈夫公寓中某件物品上沾染的神秘粉末,只是我仍然不太清楚为什么是“法国粉末”。

 

奎因的小说,可谓古典侦探小说的典型了,真正将逻辑思维的乐趣推到了极致,可以说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别无他物。

侦探小说作为类型小说,其存在的最核心的意义必然是解开谜团,但解开谜团的前提是,读者必须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来破解。任何依靠瞎猜或直觉而找到真凶的推理爱好者,绝不会因为自己猜到谜底而高兴的,因为这中间缺少了最至关重要的解谜过程。

这个解谜过程,是作者智慧的体现,也是作者对读者的挑战,若读者不是依靠抽丝剥茧找到真相,实际上就已经输掉了与作者的交锋。

正因如此,奎因首创的“挑战读者”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因为奎因的作品十分注重侦探与读者之间信息的公平性,侦探知道的读者必然知道,读者知道的侦探也会知道——即使某些事发生时侦探不在现场,事后也会有当事人将情况向侦探细细说明,而我们则需要默认,侦探听到的内容与读者读到的内容绝无不同之处。

 

正如上文说的,奎因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转折,所以无法给读者带来惊喜。但这一点也可以说是奎因作品的特点了,推理过程如金蛇缠丝,密不透风,以沛然大势摧毁一切诡谲伎俩,完全就是内力大成,一力降十会了。

而这个内力大成者就像《侠客行》中的石破天一样,内功无人可比,却不通招式。奎因的小说可以说舍弃了逻辑推理之外的一切文学方法,所有角色都是工具人,机械地演绎了作者构思出的案件情节,所有事件都围绕案情,绝无分枝,以案件发生为开端,以揭露真相为结局,没有半点花招。也正是这些机械地角色,构成了书中那个冷酷的社会。

 

最后,所谓“法国粉末”,应该是个谐音梗。这个梗本书用了几次,比如第一章的题目是“客厅里的皇后们”,第二章是“寓所里的国王们”。所谓“国王”,就是百货公司大权在握的股东们,而“皇后”,指的其实是“奎因”父子。“Queen”这个词,既可以翻译成中文的“皇后”,作为姓氏的时候又直接音译为“奎因”。中文翻译只能选择其一,为了对应“国王”,所以译为“皇后”,但若能阅读英文原著,想来发现这个梗后会更觉有趣。

而“法国”(French),实际上又是死者家庭的姓氏的音译“弗伦奇”(French)。

读上一本书时,我曾以为奎因家的仆人朱纳是黑人,本书中提到他是吉卜赛人(Gypsies),不过也没差,仍然是游离于欧洲主流之外的异种民族。

 

 

(《法国粉末之谜》(The French Powder Mystery),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著,叶秀敏译,新星出版社20138月出版。)

 

 

202271日星期五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