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有感——谢莹莹

(2018-12-29 19:44:25)
分类: 读书心得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教学中的态度与方法

近几月,阅读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所著写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阅读完后对于文中提到的学习条件教学论有了一些相关的思考和认识。

本书所描述的学习心理学表述了一系列关于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这些理论与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这一类重视理论性的书籍中大多会让读者感受晦涩,有时会让读者感觉与教学实际相距甚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还认识到需要依据当下的学习条件从而采用适当的方法与策略。本书在描述影响人类学习的条件时,我认为罗伯特·加涅始终围绕着一个问题:真正造成教学差别的是什么因素?

几月中读读停停,其中的理论有许多需要深思,也深感文中所描述的教学方法以及表达的观点都值得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去研读。而在这本书中,我觉得深有感触的是有关于“态度”及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如何结合的相关观点。

开篇作者写道,“除了行为的能力以外,学习还导致了影响个人行为选择内部状态的建立。学习的这些成果叫做态度。同智力技能、运动技能这些能力与个人行为的关系相比较,态度与个人行为的关系则不那么直接。”但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学习过程,间接影响对学习的注意、贮存与提取,并会造成选择性知觉这一过程,因此长期的态度选择对于教学与教育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短时内无法有所直接表现,但在表象深处的改变是更加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态度的表达。那么在课堂实际中就与情感的表现有紧密的关联。教师要利用自身以及教材和课堂中出现的情感因素积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正性态度需要与正确的道德观。采取有效的情感教学方法,使得理论与学生情感机制充分结合,遵循学科特点与教学实际、学生学习规律,实现教师与学生积极情感的交互,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在历史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让学生知识的学习与积极态度的培养成为同一过程,更能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并且,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为态度下了一个定义:“态度乃是心理的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来组织,并施加直接的或动力的影响与个人对所由于只有关系的对象 和情景所做出的反应。”我认为十分符合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情况。因此也需要我们更加注意教学态度的表达,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表现的态度。

态度是学习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中间部分,因此在态度完全的前提下,还需要进一步契合内外部条件的统一。采取积极的态度调动学生的内部条件,并且适当调整外部条件的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融合,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结果。在本学科目前的教学中,初一的学生大多尚未系统学习过,那么学习起点的不同大多来源于曾经的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学校及家庭所建设的外部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因材施教。将学生主体的感受放在中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中提到:“态度并不需要有社会的倾向,虽然许多态度是有社会倾向的。”有些在生活早期获得的态度是相当固执而不易改变的。而这通常,也是作为家庭生活的一种结果,现在很多社会结构也进行这一些关于建立态度的活动。但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人们总是认为,学校是适合承担建立态度的任务的。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的。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许多的学习外部条件是作为与别人——父母、朋友、同事等——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结果而形成的。学习外部条件的获得和改变可能不是作为单一经验的结果而相当突然地发生的。或者说,这可能在长达几年的一段时间内逐渐地发生变化,我们可以推测,这种变化是许多经验累积的结果。人们广泛地研究了进行态度学习的三种主要的学习情境。书中将此三种情况描述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行为方面成功的知觉和人的模范作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各种情况下的条件的转变,我认为能让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有所启示。     

在文中讨论了有关态度性质的主要理论见解后,了解到了态度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有关概念种类的智力技能以及一定数量有关的信息。作者将教学事件分为九个部分: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回忆先前习得性能、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表现、提供反馈、评价作业、促进记忆与迁移。在此过程中,人的模范作用能够最普遍地加以运用,而且它很有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现实教学中总有遗忘,然而在积极态度的引导下,在加涅的理论中人们忘却的可能是陈述性语言,但对于程序性的关键知识仍有明显记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态度的学习和注意学生学习态度改变(有些人称之为目标的情感方面)这一部分我认为对每一种教育纲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利用积极的学习外部因素,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渗透正确积极的态度与情感,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是十分有效的;有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总而言之,《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所描述的学习理论的形式代表着关于人类学习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进步。我也将再一次认真研读并思考本书的学习条件与教学论相关观点,切实与教学实际结合,提高教学实效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