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胶原蛋白的是非

(2013-12-04 09:53:39)
标签:

胶原蛋白

主要成分

大分子

有效与否

分类: 美容营养

胶原蛋白的是非 

http://s4/bmiddle/0028ZUH1ty6EISDUirNf3&690


  皮肤中的胶原蛋白

 真皮组织中有两种重要的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结合成胶原束,与表皮平行,其中还缠绕着同样与表皮平行的弹性纤维。它们如同床垫下的弹簧,充满韧性和弹性,对皮肤起支撑作用——即让肌肤看起来饱满有弹性。一旦这两种纤维受损,皮肤就会坍塌下陷,形成皱纹。

 其中,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蛋白。

 胶原蛋白含有18种之多的氨基酸,其中甘氨酸占了近1/3,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占25%,还有谷氨酸、丙氨酸等其他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协同作用,维持胶原蛋白结构的完整和稳定。

 同胶原蛋白类似,弹性蛋白也富含甘氨酸和脯氨酸,只是它的羟基化程度不高,只含1%的羟脯氨酸

羟脯氨酸——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成分

  不论是胶原蛋白还是弹性蛋白,构成它们的氨基酸都可通过食物摄取或由其他氨基酸在体内转化合成而来,因此,人体对它们是不缺乏的。

  只不过,羟脯氨酸在其他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或含量很少,仅在胶原蛋白中含量较高,因此,通常把羟脯氨酸看做是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成分。

  羟脯氨酸的这种特殊性,会让我们错误的认为,通过摄取其他蛋白质是补充不到羟脯氨酸的,只有从动物皮或是胶原蛋白产品中才能直接摄取到足量的羟脯氨酸,这样它才能与我们人体并不易缺乏的其他氨基酸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胶原蛋白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但事实上,羟脯氨酸在人体内是可以由脯氨酸羟化来的,只不过需要VC来增强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促进羟脯氨酸的合成。因此,只要膳食搭配均衡合理,提供足够的氨基酸原料,多吃含VC的蔬菜水果并适量摄入抗自由基的营养素,即使不刻意去吃脂肪含量高的动物皮,也不必过分担心羟脯氨酸会缺乏。

  这时有人会心生疑问,既然人体可自身合成胶原蛋白,那还需要口服胶原蛋白产品来延缓衰老吗?

胶原蛋白产品的是与非

  近段时间,胶原蛋白产品被批判的激烈。理由如上所述,胶原蛋白可以由人体自身合成,无需额外补充。

  可是,既然一种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甚至暴利,那么它必须有能够立足于目标市场的理由或噱头。

  胶原蛋白产品应运而生的缘由是什么呢?

  相信研制胶原蛋白产品的专家们一定也知道胶原蛋白是可以自身合成的,但他们考虑了其他因素,例如:

  • 吸收更迅速

  人口摄入的蛋白质都是大分子蛋白质,而一些胶原蛋白产品标榜氨基酸成分是小分子多肽,比大分子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分解吸收,节约了氨基酸在人体分解合成的部分过程(主要是脯氨酸、羟脯氨酸)。

  • 年龄问题

  机体到了一定生理年龄,新陈代谢减缓,一些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取合成速度已赶不上它流失的速度,久而久之,机体就会出现退行性疾病和衰老。从这个理论出发,直接补充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胶原蛋白多肽就显得很有帮助。

  • 膳食均衡问

  胶原蛋白是由18种之多的氨基酸构成,这些氨基酸来自于谷、豆、鱼、禽、蛋等等不同的食物,只有做到合理搭配膳食、饮食多样、蔬菜水果适量,摄取足够的氨基酸原料和VC,才能有助于合成胶原蛋白。不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对于一般家庭或吃惯速食快餐的白领,似乎较难做到。

  从这几点来看,胶原蛋白产品不仅提高人体胶原蛋白氨基酸的吸收利用率,而且摄取简便,显得很有重要性。

  不过,作为爱美人士的消费者,我们更关心胶原蛋白产品是否真如它所宣传的那样,能帮助规避阻碍人体胶原蛋白合成的不可抗因素,达到安全的延缓衰老的目的?

  这考验的是胶原蛋白生产企业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及良心诚信等方面。

  例如,胶原蛋白产品中氨基酸的比例和含量是否真实且合理;原料来源是否安全卫生且符合标准;其中的氨基酸是否是易于人体吸收的小分子多肽;是否含有雌性激素;是否含有其他有助胶原蛋白合成的营养素···

  最重要的是,通过每日正常食物摄取,人体可自身合成的胶原蛋白所需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与胶原蛋白产品中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氨基酸的比例和数量进行对比,这个比值才是胶原蛋白产品本身被生产和被购买的意义,以及胶原蛋白产品的真相。

  只能说,胶原蛋白产品的产生是有理论支撑的,但实际上它是否能对人体产生如它宣传的那种效果,还需要证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