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京报书评周刊再版类好书荐语

(2016-12-24 16:03:30)
标签:

文化

教育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校补本)

  作者:朱东润/陈尚君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11月

  此书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基之作,以现代文学观念梳理与鉴别传统诗文批评文献,范围自先秦至清末,内容涵盖诗歌、散文、小说与戏曲,体例以个人为目,搜罗宏富,材料精审,见解精辟。

  朱东润先生国学修养深厚,又曾留学英伦,故对文学本质及价值颇具通识。论者或赞其接受了进化及审美的新观念,或誉其庚续了知人论世的传统,实则朱先生蔚为大家,盖以其深具文心而已,故议论能通贯古今,多有发明。如论《诗序》,谓后人作诗,直欲并古人作诗之志与赋诗之志于一身,遂为中国诗词之特性。类似阐幽抉微,理解同情,所在多有,可谓史家之大义,学问之圭臬。

  此书原为朱先生三十年代印制的大学讲义,经不断增补修订,于1944年以《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书名出版,此最新版为朱先生弟子陈尚君校补整理,历年讲义稿凡有删改处则以脚注出之,对于研究朱先生的诗学颇具价值。读此书,想见前辈学人之风,信乎山高水长,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亦即一部中国文人的心灵史。□景凯旋(学者)

 二、 《被禁锢的头脑》

  作者:(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译者:乌兰 易丽君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

  《被禁锢的头脑》属于苏珊·桑塔格所说的那种“诗人的散文”,按照她的说法,诗人的散文都有一个特别的题材,即诗人使命感的形成,但米沃什此书描写的却是诗人使命感的丧失。书名即已经体现了此书的主旨:人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丧失了独立自我,人就将不成其为人,文学也将不成其为文学。

  此书出版于1953年,在揭露极权的思想禁锢方面,米沃什的先见之明迄今仍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深刻洞察力。他指出,时代产生了一个新的道德原则,它所根据的不再是善恶标准,而是进步的标准。知识分子由此解决了“哲学的贫困”,通过对历史必然论的认识而获得个人的生命意义,并以此创作来为新政权的高墙添砖加瓦,这样的文学注定是失败的。

  米沃什是一个兼具诗性与理性的诗人,既有理性的怀疑精神,同时又有对超验意义的激情。他始终坚持自由、正义、尊严与智慧等传统价值,并且第一个指出了新信仰背后的道德虚无。正是由于这一点,在他那些悲伤的作品里依然充满对这个世界的信任,给我们指出最基本的事物。□景凯旋(学者)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12/24/content_665477.htm?div=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