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届世界杯不乏精彩的比赛,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那些变得不精彩的比赛。由于裁判的错判,英德之战中英格兰队明显的吊门进球被吹掉;阿墨之战中阿根延队明显的越位进球被判有效。别看足球是如何受欢迎,作为世界第一运动,其实也是最可笑的运动:无论双方球员怎样努力,球技怎样高超,裁判的一个错判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决定比赛的进程和结果,而且是错判没商量,没有任何纠错的机制。
裁判是人不是神,总有看走眼的时候,但高科技的发展,早已能解决错判的问题,比如网球比赛的采用电子眼。可是,制定比赛规则的国际足联却一直声称,这样做会打乱比赛节奏,甚至认为,错判也是足球的一部分,足球运动也因此才更加有魅力。这个说法的荒谬就在于,竞技运动的第一要义是公平,现在不公平反而变成了竞技运动的魅力。也就是说,人是靠不住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靠制度监督,但按照国际足联的逻辑,只有人治才是最有魅力的。真的要佩服国际足联的勇气了,把全世界人都看成了弱智。 难怪黄健翔会转引国外记者的话:国际足联就是一个最大的黑社会。并且他与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认为国际足联拒绝改革,说到底是要保留自己的操控权,方便自己的统治,保护某种利益。尽管这说法可能是诛心之论,因为对于许多谣传,人们无法拥有确凿证据,但国际足联违背常识与逻辑的自我辩护,坚持不公平比赛的荒谬理由,让人不能不做出这一符合常识与逻辑的推论,就像我们往往对那些不愿受制约的权力做出的判断一样。 曾经看过一篇前苏联作家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场充满暴力的足球赛。作者的主旨是想告诉人们:人类为了和平,才将战争的冲动转化为体育比赛。由此想到,许多人看体育比赛,也是想看到那些在生活中看不到的公平。球迷们皆知,没有监督制度就没有公平,没有公平就没有比赛,对于自己喜爱一方的失利,他们并不会因球队实力不济而愤怒,却会因裁判错判而愤怒,尤其是那些明显的错判。既然难以分清错判与黑哨,制度上的防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难道正如黄健翔所说,国际足联这样做就是想让看球的全人类觉得,“这世道就该有黑暗和不公,遇上了就只能认倒霉”。 看着那些受害球队队员无奈的表情,中国球迷或许更心有戚戚焉。在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也总是能看到弱势方更容易成为受害者吗?许多明明是不公平的决策,违背常识和逻辑的决策,可相关行政部门却总是出于利益考虑而拒绝纠正,更拒绝进一步的体制改革,往往还有一套荒唐可笑的理由,其强辞夺理的本事一点不比国际足联差。当然,我们的行政部门也像国际足联一样,开始学会向受害者道歉了,如最近对赵作海案的后续处理。但也像国际足联一样,无论问题有多大,也迟迟不愿做体制上的真正改革。 于是人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不公平成为魅力的社会里,如果是自己遇上了不公平的事,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但纯粹的球迷毕竟属于局外人,看到不公平之事,事过境迁就会化解怒气,甚至仍然一如既往地热爱足球,痴心不改。生活中却不会是这样简单,如果你是一个当事人,遇上对自己不公平的错判又得不到纠正,要么你会难抑愤怒,目下越来越多的暴力报复事件便说明了这一点;要么你会感到无奈,现在就有多少人已经不再相信世上还有“公平”二字。 国际足联之所以顽固拒绝改革,就因为其权力太大,似乎没有人能制约该组织及其官员,所以他们才能公然无视人类的公平共识。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因为世上没有人喜欢看到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而且还要为此如痴如醉,除非人类的智商根本上就有问题,喜欢被欺骗的感觉。从另一方面说,国际足联也正是利用了人们对足球的热爱和对公平的盼望,期待该组织在改革上会有所进展,尽管最后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难道所有的权力都要等到彻底丧失公信力,才会有所醒悟吗? |
前一篇:权力不诚信是社会不诚信的根源
后一篇:“个人善”拯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