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南京市发生一次医患纠纷。起因是一名五岁儿童因患眼疾,在南京儿童医院救治无效死亡。事后患儿家庭的友人在网上发贴,指出这是一次严重的医疗责任事故,当时值班医生正在玩电脑游戏,并对患者家属的再三恳求颇不耐烦,以致耽误了治疗。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卫生局先是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医护人员对于孩子的治疗没有过错。医院在对孩子的救治中存在失误,对孩子的病情估计不足,但医生不存在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但患者家属和网民却不能认同这种说法,认为这是主管部门在有意袒护医生。经过独立调查组的再次调查,终于承认当事医生确实存在着玩游戏和失职的事实,并做出将该医生行政开除、吊销医师执照的决定,医院负责人也受到了处分,下一步当然就是赔偿问题。 问题是,再多的赔偿能买回儿童的生命吗?能买回孩子父母一生的痛苦吗?能买回卫生机构失去的信誉吗? 我由此想到的是,为什么在行政部门或机构与公民个人发生矛盾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多数网民总是站在弱势者一边,并且最后证明他们常常是对的?在此次医患矛盾中,按说许多网民并不知道实情,他们的选边实际上是出于常识判断。这个常识就是,今天的行政部门或机构的信任度是很低的,低于作为另一方当事者的普通公民。 这不是说,弱势一方就一定是对的,更不是什么立场站队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在目前的国情下,公民个人与行政或事业单位发生矛盾,责任往往出在后者。而主管部门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百般辩护,极力维护自己部门或机构的利益,当然也是维护其个人官位。远的例子不说,近期的例子可以举上海的“钩鱼治法”事件,相关部门都是在最后时刻,才不得不被迫承认自身的问题。 常识告诉人们,除了个别胡搅蛮缠的人以外,大多数公民个人在与具有公权力的机构发生冲突时,他们不会傻到选择对自己不利的撒谎,以图从中得到好处,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被揭穿,失去社会舆论的同情。而公权力则不然,他们往往居于权势地位,知道在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与个人发生矛盾时,政府机构从来都是维护单位利益,故他们才有那种其奈我何的傲慢,撒谎脸不红,羞耻心全无。这样的事例愈多,民众的思维定势就愈明确,而且结果也愈会证明其看法正确。 在儿童家属和广大网民的坚持下,此事终于得出了真相。我感到悲哀的是,网民这种判断是非的经验常识尽管证明是正确的,但并不使人感到有多么高兴,它只是表明政府公信力的危机越来越严重。当然,这次南京有关部门能够迅速成立独立调查组,最终使真相大白,并对责任者做出处理,除了媒体的介入监督外,相关部门后续的应对还是值得肯定的,体现出责任政府应有的态度。 通过这次医疗事故,我觉得唯一值得期待的是,我们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一个公民为本,而不是以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为本。在这个方面,行政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认识落在了时代后面,落在了普通公民后面,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断地去推动其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