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诞平为文化传承建言,可穿插现代因素
标签:
时评文化 |
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汪诞平9月28日出席2025两岸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讨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汪诞平从本次活动感悟到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具体建议进行了全面阐述。
首先,汪诞平高度认可本次祭孔大典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实践意义,并表示他在台湾地区也曾参加台湾地区官方举办的祭孔相关活动。对于本次祭孔大典的民间组织活动,汪诞平认为除了承办场地和规模可圈可点之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形式非常新颖且易于当代年轻人接受。现在中国大陆在进行民族复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湾地区却在进行教材“去中国化”,导致中华文化在台湾地区受到很大的挤压。因此汪诞平认为,举办类似于祭孔大典的活动是非常迫切而且非常有必要的。不仅是弘扬中华文化,也是突破民进党当局打压的很好的方式。可见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也希望活动会越办越好,争取每一年都会有创新的特色展示。
谈到活动的形式创新,汪诞平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因为中国文化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在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穿插的一些新的元素、现代的元素,是一个必然趋势。例如活动当中有歌手现场驻唱,以及让一些小朋友进行相关的节目表演。汪诞平说:“虽然小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导致很难整齐划一,但是这也很可爱、自然,小朋友的灵动是很打动人的。这样不仅让小朋友有参与感从而印象深刻,也更便于年轻受众们接受。”
与此同时,汪诞平还提到当前两岸交流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民进党政府的打压和遏制。例如民进党对公立学校的教师到大陆来进行正常的学术活动都要求进行报备,将来会不会延伸到私立学校尚未可知,但一定会导致两岸学术界的交流越来越受到限制。也就是说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去限制教育交流,那就无形之中阻碍了学术发展。汪诞平也强调,我们要保持一个相对积极的心态——中华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文化不仅仅是四书五经或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它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种能量传递。例如抽象的理论知识是很难被基层群众广泛接受的,但是像悟空的故事却很容易打动两岸人民,因为这是中国神话独有的浪漫而不是西方的叙事,中国神话早已深入人心。这种文化的渗透力是很难阻止的,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时此地就特别具有迫切性。
放眼当下,汪诞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还聚焦了数字化时代如何进一步促进基层的民间文化交流。他强调,一方面传统的文化要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赋予新的意义,再依托数字化的新的表现方式来打动年轻人。例如抖音、小红书、B站在台湾地区的APP下载位列前三名,这体现了多数人愿意接触信息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论是利用AI制作或是线上的文化交流互动,都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另一方面,现在的网红对于观众的影响很大,他们会以自己更加贴切生活的方式打动一群人。因此要要结合数字经济,去发展数字文化。首先在特定领域有计划地去培养相关人员。其次,我们要争取台湾地区的年轻人,还可以更细致化一点,比如针对不同的年龄层去设计不同的数字文化产品。
前一篇:进不骄狂态,退不馁志图
后一篇:四海同心承圣道,两岸礼乐启新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