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标签:
杂谈 |
人生路上,坎坷难免。
事与愿违时,有人怨天尤人,推卸责任;有人却向内反思,自我成长。
《传家宝》中云:“世路风霜,皆是炼心之境。”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弯腰向内审视。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己,才是向好的正道。
自我反省: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人这辈子,最难的不是看清别人,而是认清自己。
多少遗憾,起于自满,败于自知不明。
一位哲人曾说:“愚蠢的人手指向外侧,智慧的人手指向自身。”
自我反省,照见的是不足,照亮的是前路。
唯有直面自身问题,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之道。
有位企业家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
工厂技术落后,发不出工资,同事们怨声载道,相继辞职。
企业家也满腹牢骚,觉得自己倒霉透顶,准备离开。
但辞呈拿在手中,他却犹豫了。
哥哥得知后,狠狠地训斥了他,认为他遇事就放弃,不过是个懦夫。
这番话如当头棒喝,让他羞愧难当。
企业家撕掉辞呈,做了一个决定:
他不再想着工厂如何不好,而是把锅碗瓢盆都搬进实验室,没日没夜地研究技术。
不久,企业家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新型陶瓷材料,挽救了工厂,也为自己日后创办企业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学者弗拉格指出;“人生最大的障碍,往往来自于自己。”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指责改变不了现实。
与其在外寻找答案,不如向内寻求力量。
遇事时,先别急着指责外界,多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
失败时,不妨先将厘清哪里能做得更好。
内心强大了,困难就变小了;格局提升了,事情自然便简单了。
改变心态:接受现实,积极应对
作家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人们总以为,是事情本身决定了人们的喜怒。
其实真正定义生活的,是你如何看待它们。
有的人一生坎坷却始终从容,有的人一帆风顺却终日惶惶。
区别不在命运,而在心境。
同一件事,心态不同,结局便截然不同。
近代作家朱自清,就曾在困境中靠“改变心态”
走出了人生低谷。
当时社会动荡,朱自清在高校任教,收入不稳定,家里还有家人要养活,生活压力极大。
更让他痛苦的是,他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两人经常吵架。
面对生活的窘迫和亲情的隔阂,朱自清也曾焦虑失眠,甚至想过“放弃教书,去做生意”。
可他很快意识到,抱怨和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收入低,就想办法多写文章赚稿费;和父亲关系差,就试着站在父亲的角度想问题。
后来他主动给父亲写信,坦诚自己的想法,父子俩的关系也渐渐缓和。
在朱自清看来,现实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而正是这份心态的转变,让他不仅熬过了困境,还创作出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贾平凹曾说:“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控,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态度。”
人活一世,风雨无常。
既然控制不了命运,不妨学会转变自己的心态:
与不能改变的一切和解,对能够改变的一切用力。
当你真的转变了心态,会发现曾经的山重水复,原来别有洞天。
心境一变,万物皆宽。
提升能力:不断学习和成长
丰子恺说:“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世上所有的不顺心,归根结底,一半是心态问题,另一半是能力问题。
能力撑不起野心时,所有的路大多都是弯路。
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最终是要落到行动上:
去学习,去成长,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当你足够强大,世界才会对你和颜悦色。
著名主持人董卿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初到电视台时,她只是个无名小卒,而台里人才济济。
董卿接到的唯一任务,是负责联络、催场这些杂活。
她一度感到极度失落和委屈,觉得自己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但董卿没有沉溺于怀才不遇的情绪里,而是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那段沉寂的日子里,她埋头读书,丰盈自己。
后来机会终于来临,董卿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临场应变能力脱颖而出。
再后来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惊艳众人,完成了华丽蜕变。
有句话说得很好:“当你感到迷茫时,读书吧!当你感到无助时,读书吧!”
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而是每个人生存的必须。
唯有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才有底气应对未来的无常。
不必担心为时已晚,更不必畏惧起点高低。
哪怕每天只前进一点,日积月累也能自成江海。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学的本事。
所成长的每一步,都会在未来某个需要的时刻成为依托。
叔本华曾说:“人之所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人生这场修行,修正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自我反省,才能看清迷局;改变心态,才能转换境遇;提升能力,才能破局而出。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也是最深刻的智慧。
当你真正开始这样做,便会发现:
外界的一切都没变,但你的世界从此豁然开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