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经世致用的文化品牌
标签:
文化财经 |
2022年10月16日,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19年1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岸同胞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022年12月8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持续滋养品牌之魂。创新是品牌强大之魂。文化是品牌发展的底蕴。”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提出,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品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塑造提升中国品牌良好形象,加快提高中国品牌的美誉度。
2022年12月2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我们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022年9月14日,福建省长赵龙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审议通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修订草案)》。会议明确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标准,决定增设青年奖项。会议强调,要注重公平公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严格规范申报、评审、奖励等程序,确保评出真正优秀的成果。要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表彰奖励,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优秀社科成果不断涌现。要加大成果推广,探索建立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介机制,提升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转化率,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良好服务和智力支持。
2022年8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创新打造系列文化品牌。强化“福”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推介,办好“福”文化展览和创意设计大赛,推动“福”文化IP转化,打造一批富有地域性、原创性的“福”文化精品出版物。促进出版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工程、广播电视迭代升级工程,加快数字出版、智慧广电、数字报刊、数字文化等智慧传媒体系建设。推进闽版出版物精品工程,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出版。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和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推进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建设。
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革命文化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2022年6月7~8日,第二届“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市举行。建立两岸同胞共同的“生活圈”、“事业圈”、“朋友圈”,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两岸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同胞心灵契合。要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共担历史责任,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中立身、立心、立命,在应对各种挑战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志气、底气,在投身民族复兴的奋斗中追梦、筑梦、圆梦,以青春之我书写精彩华章。
2022年5月9日,福建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办刊座谈会,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彦出席并讲话。研究部署福建省社科期刊提升与发展工作。要整合资源渠道,加强融合传播,实现差异发展,提升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力,努力做强福建社科期刊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建强编辑队伍,严格阵地管理,努力开创社科期刊工作新局面,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学理支撑。
2021年7月1日,福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方案(2021-2025年)
出版传媒业提质行动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传媒品牌创新创优工程,建设智慧媒体,加大媒体内容资源数字化开发力度,创作生产适应现代化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产品。支持新福建云平台建设,发展智慧城市传媒服务产业。推进闽版出版物精品工程。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出版,鼓励扶持原创独创首创闽版精品图书出版,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福建特点的精品力作。推动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实体书店。
深化闽台文化产业合作
加强闽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福州、厦门闽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引入台湾文创企业和人才,促进台湾文创企业集群发展。持续办好海峡影视季、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活动。
2021年10月12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省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我省新闻出版业发展实际,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印发了《福建省“十四五”期间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新闻出版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出版产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两岸出版合作交流和对外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我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实力主要指标力争保持在全国第10位左右。
《规划》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实施精品创作战略、全方位推进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提升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新闻出版行业治理能力和扩大新闻出版对台对外交流合作“六大任务”细化为“二十二个实施项目”,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006年9月19日,朱境尧在台湾《联合报》增刊与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文化中国、共赢未来>一文,在第三、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中国期刊:让品牌响起来>一文。2007年10月27日,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彭成晃在厦门说:“为合作而来,两岸合办杂志”。
2008年11月18日,福建省长黄小晶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支持福建省成立海峡书局,以版权合作方式与台湾业界合作出版1至2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期刊(言而无信?)。
2012年3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见>,支持海峡书局出版社有限公司吸收台湾资金入股组建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出版、发行、版权代理、版权贸易和印刷复制等业务,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深度对接。允许将版权、商标、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形式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或入股,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
温州人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守正出新、美美与共,温州人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温州人徐永光策划希望工程、温州人王仲辉征服地球“三极”、温州人朱境尧倡导《家庭未来》、属人文科学、属于两岸、属于世界……
2022年7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读者》杂志品牌价值由上年度的370.15亿增值到422.57亿,排名居190位,虽然较上年退后二位,但依然稳居“中国第一期刊”位置。在“传媒行业”分类排名中,继续居第17位。
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说:加强版权保护,版权保护事关民族创造创新能力和活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在全社会营造一创成名、一创致富、一创终生享有、一创利及子孙的环境。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说:“版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软实力。版权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战略资源,也成为国际贸易、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载体。”
数十年,数百万投入(代价太大),期待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两岸合作)品牌、商标、版权、财产智慧权合作,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人一策(8.9%股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文化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两院院士、副省长级待遇”,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其实,台湾出版、期刊业无级别,《求是》、《中国青年》副部级,你懂的?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说:福建文化虽然传遍了世界各地,但在全国还缺少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2019年1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两岸同胞要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岸同胞要交流互鉴、对话包容,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亲人之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022年12月8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持续滋养品牌之魂。创新是品牌强大之魂。文化是品牌发展的底蕴。”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提出,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品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塑造提升中国品牌良好形象,加快提高中国品牌的美誉度。
2022年12月2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我们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深化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2022年9月14日,福建省长赵龙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工作要求,审议通过《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修订草案)》。会议明确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标准,决定增设青年奖项。会议强调,要注重公平公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严格规范申报、评审、奖励等程序,确保评出真正优秀的成果。要发挥导向作用,通过表彰奖励,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优秀人才不断成长、优秀社科成果不断涌现。要加大成果推广,探索建立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介机制,提升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转化率,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良好服务和智力支持。
2022年8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创新打造系列文化品牌。强化“福”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推介,办好“福”文化展览和创意设计大赛,推动“福”文化IP转化,打造一批富有地域性、原创性的“福”文化精品出版物。促进出版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工程、广播电视迭代升级工程,加快数字出版、智慧广电、数字报刊、数字文化等智慧传媒体系建设。推进闽版出版物精品工程,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出版。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和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推进国家“区块链+版权”创新应用试点建设。
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革命文化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2022年6月7~8日,第二届“携手圆梦——两岸同胞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市举行。建立两岸同胞共同的“生活圈”、“事业圈”、“朋友圈”,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两岸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同胞心灵契合。要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共担历史责任,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在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中立身、立心、立命,在应对各种挑战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志气、底气,在投身民族复兴的奋斗中追梦、筑梦、圆梦,以青春之我书写精彩华章。
2022年5月9日,福建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办刊座谈会,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彦出席并讲话。研究部署福建省社科期刊提升与发展工作。要整合资源渠道,加强融合传播,实现差异发展,提升竞争力影响力引领力,努力做强福建社科期刊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建强编辑队伍,严格阵地管理,努力开创社科期刊工作新局面,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学理支撑。
2021年7月1日,福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方案(2021-2025年)
出版传媒业提质行动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传媒品牌创新创优工程,建设智慧媒体,加大媒体内容资源数字化开发力度,创作生产适应现代化网络传播的新闻信息产品。支持新福建云平台建设,发展智慧城市传媒服务产业。推进闽版出版物精品工程。加强原创和现实题材出版,鼓励扶持原创独创首创闽版精品图书出版,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福建特点的精品力作。推动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实体书店。
深化闽台文化产业合作
加强闽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福州、厦门闽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引入台湾文创企业和人才,促进台湾文创企业集群发展。持续办好海峡影视季、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等活动。
2021年10月12日,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省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我省新闻出版业发展实际,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印发了《福建省“十四五”期间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稳步增长,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新闻出版领域高质量发展超越迈出重要步伐,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出版产业事业、公共服务水平、两岸出版合作交流和对外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我省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实力主要指标力争保持在全国第10位左右。
《规划》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实施精品创作战略、全方位推进新闻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提升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新闻出版行业治理能力和扩大新闻出版对台对外交流合作“六大任务”细化为“二十二个实施项目”,着力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2006年9月19日,朱境尧在台湾《联合报》增刊与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文化中国、共赢未来>一文,在第三、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会刊上登载<中国期刊:让品牌响起来>一文。2007年10月27日,台北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彭成晃在厦门说:“为合作而来,两岸合办杂志”。
2008年11月18日,福建省长黄小晶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支持福建省成立海峡书局,以版权合作方式与台湾业界合作出版1至2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期刊(言而无信?)。
2012年3月1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见>,支持海峡书局出版社有限公司吸收台湾资金入股组建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出版、发行、版权代理、版权贸易和印刷复制等业务,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等方面的深度对接。允许将版权、商标、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以无形资产形式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或入股,非货币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70%。
温州人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守正出新、美美与共,温州人曾联松设计五星红旗、温州人徐永光策划希望工程、温州人王仲辉征服地球“三极”、温州人朱境尧倡导《家庭未来》、属人文科学、属于两岸、属于世界……
2022年7月“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读者》杂志品牌价值由上年度的370.15亿增值到422.57亿,排名居190位,虽然较上年退后二位,但依然稳居“中国第一期刊”位置。在“传媒行业”分类排名中,继续居第17位。
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蒋建国说:加强版权保护,版权保护事关民族创造创新能力和活力,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要在全社会营造一创成名、一创致富、一创终生享有、一创利及子孙的环境。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说:“版权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软实力。版权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战略资源,也成为国际贸易、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载体。”
数十年,数百万投入(代价太大),期待与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两岸合作)品牌、商标、版权、财产智慧权合作,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人一策(8.9%股份)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文化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两院院士、副省长级待遇”,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其实,台湾出版、期刊业无级别,《求是》、《中国青年》副部级,你懂的?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说:福建文化虽然传遍了世界各地,但在全国还缺少让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品牌。
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期刊出版业顶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级创新创业领军人物
第二届全国教育艺术代表大会
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青年论坛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三十六届世界期刊大会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道德科学研究院
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
海峡两岸《家庭未来》文教传媒集团董事局召集人
朱境尧文教基金会理事长
2023年1月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