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守中先生书法与著作

(2017-04-15 14:01:26)



   人淡如菊
   落笔成珍

    ——张守中先生小记

 

    高朝英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张守中,字林明,号四层斋主、守素堂主,祖籍河北丰润。先生出身京东名门望族,曾祖张人骏历任两广、两江总督;伯祖张允言乃大清银行首任总监督叔祖张允亮乃袁世凯女婿,著名版本学家;父张象晖英年罹难车祸,令人痛惜不已;母陈佩莹乃湖南名宦陈湜后裔,工书画,精刺绣。先生童年家境优渥,生活在京城大宅院中,叔祖张允亮主持家政,法书名画充栋,时有文酒之会,硕彦云集,高朋满座。丰厚而博雅的家学,殷殷的庭训,使先生自幼受益良多。1951年,先生16岁从戎,20岁转业到山西,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于1956年、1962两度到中国科学院进修。现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先生一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与金石碑刻、盟书简牍为伴,潜心古文字研究,精于考古测绘与古文字临摹,先后参加了河南陕县庙底沟与三里桥新石器遗址,山西晋国城址、侯马墓地与铸铜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工作。地不爱宝,天赐机缘,1965年震惊中外的侯马盟书出土,先生是主要的发掘与整理者之一,并对盟书600件标本中的3万余字进行反复临摹与研究,与张颔、陶正刚先生出版了巨著《侯马盟书》,被国内外公认为考古研究的重大学术成果。先生于1976年调到河北,恰逢举世闻名的中山国青铜器出土,先生亲临发掘工地绘图临摹,历时3年,对中山国118件铜器上2458字进行了反复临摹与研究,于1981年出版了《中山王器文字编》,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盛誉“这部书体例美善,极便读者,深为学术界所欢迎”。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陈邦怀先生称赞该书“征集资料之全,摹写文字之精,成书传播之速,为网罗一国文字之第一部字书,信难能而可贵矣”。洛阳为之纸贵,目前该书网购每册达300-400元,增值百,成为学苑艺林佳话。

 先生一生勤于学习与研究,虽处陋室寒窗,其志不渝,晨抄露纂,孜孜于一理之追索,忻忻于一字之发明,发古贤之幽光,导后来之先路。继《侯马盟书》、《中山王器文字编》出版之后,先生在古文字与书法艺术上的造诣日隆,为学界所公认,应邀临摹了山东银雀山汉简、河北定县汉简等大量秦汉简牍,并出版了《包山楚简文字编》、《睡虎地秦简文字编》、《郭店楚简文字编》、《张家山汉简文字编》等著作,“已经将春秋晚期到西汉初年这个中国古文字演进中的特定阶段覆盖了”,不仅研习古文字者必读,亦是临池学书之津梁,故深得学界泰斗李学勤先生激赏,连续四次为之作序,高度称赞:“张守中先生兼擅考古、书法之长,遂以锥笔,多年来对出土古文字文物的整理研究有巨大贡献。”其著作“俱能风行于海内外,为学者广泛使用。”“他在摹写文字编方面,成为效绩最丰的一位学者。”由此可窥先生于古文字与书法艺术双重领域的寝馈之深,其嘉惠士林、传古之功甚伟。

 由于种种原因,晚清重臣、封疆大吏张人骏几被忘却,显赫的丰润张氏家族鲜为人知。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致力于家史的调查与研究,奔波于京津唐、山东等地,倾心搜集有关遗物与史料,经数十年呕心沥血,先后整理出版了《张人骏家书日记》、《张人骏墨迹选集》、《晚清重臣——张人骏考略》、《守素集》等著作,不仅对中国近代史、家族文化研究有所裨益,亦对光大民族传统文化、学习书法艺术有所借鉴和帮助。

 先生一生自甘淡泊,不求闻达,平易近人,生活简朴,从不与人争高低所师必良师,交友必益友。或有偷闲,不过读画谈诗、品茗对弈而已。对待弟子与晚辈,循循善诱,释疑解惑,使人如沐春风。先生高风亮节,胸怀博大,不仅将自己创作的多幅书法精品捐献给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永久收藏,还将所珍藏的张人骏、邓散木等墨迹珍品、印章等文物捐献给国家。2011年秋,先生会同家人一道将极为珍贵的张人骏书信89封、电报稿2封、日记一函悉数捐献给河北省博物馆,填补了畿辅名人墨迹收藏的空白,为弘扬祖国历史文化,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先生年甫9岁即在伯父张子炎指导下学习书法,其后70年临池不辍。所临碑帖,少则数十通,多则百通,秃笔成冢,洗墨成池,评者云:先生临池之功是“吓人的功夫,可望不可及”。先生自谓:“学书一生,自认有两件幸运事,一是得名师指导,二是有缘与古人面对。”所谓“得名师指导”,系指1962先生师从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散木,有幸成为邓先生的关门弟子;1964年先生又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商承祚先生。一生能得两位书法巨擘的亲炙教诲,自是高人一筹,不同凡俗。所谓“有缘与古人面对”,系指先生从事文物考古数十年,得天时地利人和,欣逢空前绝后的侯马盟书、中山国铜器铭文、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云梦秦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等出土盛事,坐拥春秋、战国、秦、汉书法艺术奇葩,零距离与古人面对,饱览古人手书之神韵,稽古钩沉,取精用宏,超轶前人所未到。故先生书法能上追盟书、中山、秦简、汉隶,下师二王、欧、颜、柳、赵,于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诸体兼擅,尤以盟书、中山、秦隶三种造诣最高,古拙而不失流畅,苍劲而婀娜多姿,殊饶神味,见者莫不叹服。如今先生已近耄耋之年,人书俱老,神融笔畅,落笔成珍,挥毫可范,洵可宝也。

 余从上世纪80年代初拜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然资质愚钝,临池又少,无所成就,徒受沾溉,深自愧也。聊以慰藉的是,余得天独厚,在文物库房摩挲古书画30余年,寸积铢累,对高深莫测的书画辨伪、优劣略得一二,对当今纷纭的书画界亦稍有了解。就拙见而言,若用古今书法家所具备的五要(人品、学识、天分、多见、多写)绳之,先生无疑是当今河北乃至全国少有的学者型书法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的回归,先生的书法艺术价值将会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其作品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什袭珍藏,传诸久远。

                                        (此文发表于《文物春秋》2012年6期)

 

注:有关张先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请参阅“《张家山汉简文字编》李学勤序”、“《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李学勤序”、“《包山楚简文字编》李学勤序”“《郭店楚简文字编》李学勤序”等文章。http://s15/mw690/0028QKXGgy6LrtfriZEee&690
                                     张守中先生近照(2014)
  http://s10/mw690/7501c3ccgd57d33f59752&690
               张先生在河北大学讲演 (2012年10月


http://s13/mw690/7501c3ccgd4c7af9fb43c&690

                                       张先生的著作


http://s6/mw690/7501c3ccgd57d2da43ad7&690 
                          河北省博物馆举办《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


http://s8/mw690/7501c3ccgd57d48dc6020&690
              张守中:《我的告白》(河北省博物馆《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


http://s15/mw690/7501c3ccgd57d5ff5a28c&690
                       现场挥毫(河北省博物馆《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

http://s4/mw690/0028QKXGzy6LG2wxvur93&690
             河北省博物馆《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张先生与刘金凯合影(张金栋摄)
http://s16/mw690/0028QKXGzy6LG2BA91d5f&690




http://s15/mw690/7501c3ccgd57d68656b25&690
                        河北省博物馆《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


http://s5/mw690/7501c3ccgd57d72c2dbf9&690
                        河北省博物馆《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 

 

 

 

http://s3/mw690/7501c3ccgd57d78126bcd&690

                         河北省博物馆《张守中书法展》(2005年11月)

 


http://s3/mw690/7501c3ccgd4c7d08c3df2&690

                                        书法(盟书)

 

http://s13/mw690/7501c3ccgd4c7e84fd1cc&690

                                         书法(隶书)

 


http://s1/mw690/7501c3ccgd4c7c8cb2b80&690
                                           书法(秦隶)

 

                                http://s8/mw690/7501c3ccgd4c7ce190537&690 
                                        书法(中山)

                           

 

http://s10/mw690/7501c3ccgd4c7c6780809&690
                                           书法(盟书)
 http://s14/mw690/7501c3ccgd4c7a1b2971d&690

                                             书法(行书) 

http://s11/mw690/0028QKXGgy6Je1BEIGuea&690                          书法(中山) 释文:  夙夜不解,奋桴振铎。
http://s3/mw690/0028QKXGgy6Je1ASnXc22&690
                                          书法(盟书)

http://s6/mw690/0028QKXGgy6Je1sXVWdc5&690
 

                                                                                                          中山王厝器文字编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http://s15/mw690/0028QKXGgy6Je1w4tB42e&690
    中山王厝器文字编  (中华书局  1981年版) 扉页题记:“满招损,谦受益,莫伸手,终日乾乾,自强不息。中山字编整理稿件时,余借居于石市中山路明德里,条件颇艰难,时正值报载陈毅语录,余抄录之,作为三年中整理字编之座右。辛卯立秋前一日,为朝英学弟藏书题记。七十六叟张守中。”


http://s8/mw690/0028QKXGgy6Je1vJzyT67&690
《中山王厝器文字编》诞生之地——石家庄市中山路花园街明德里15号。先生与妻子女儿4人蜗居于此5年。其面积仅11.5平方米,吃水要到街口去担,垃圾需用自行车驮运出去,厕所在深巷尽头。每至夜深人静,先生方可研读、编撰文字编。先生乃名宦之后,困顿若此,矢志不渝,可敬可佩。

http://s5/mw690/0028QKXGgy6JWZNp7pyf4&690

张先生童年生活的地方——北京东四前拐棒胡同17号。为四进的四合院,外加东侧的一座西式洋房,总占地面积约8亩。


http://s12/mw690/0028QKXGgy6Je1xs2YXdb&690
     2011年,《中山王厝器文字编》被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入《人民美术名家学术文丛》而再版。

                          

 http://s2/mw690/0028QKXGgy6LR6EVHjz21&690



http://s12/mw690/0028QKXGgy6LR6AYLfJeb&690
                                  隶书(1989年)
http://s1/mw690/0028QKXGgy6LR6CNIU820&690
                             秦隶(1992)

http://s15/mw690/0028QKXGgy6LR6z5s7k3e&690

http://s16/mw690/0028QKXGgy6LuJbCx791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