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2011-05-21 02:27: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系统设计 |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1. 教学目标分析
以“学”为主教学目标分析主要的目的是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 情境创设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与一定“情境”相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而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
3. 信息资源的设计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应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该给以适当的帮助。
4. 自主学习设计
在以“学为主”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1)如果是支架式教学,则围绕上述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该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并且因为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因而在进行设计时要因人而异。
(2)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上述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去确定某个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提出假设,进一步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论证假设,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则。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知识。
(3)如果是随机进入教学,则要求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计情境,以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够进入其中任何一种情境中去学习。
5. 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是由教师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进行。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考虑以下问题:
(1)所提的问题应引起争论性。
(2)教师要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起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
(3)要及时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做一评价。
6.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1)自主学习能力;
(2)协作学习中所做出的贡献;
(3)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7. 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表现评价的结果应该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这类练习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能够纠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最终达到学生的意义建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