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前10页

(2022-08-18 23:17:03)
标签:

羽离子撰byyulizi

myresearchcareer

mymonographs

sinology

generalcatalogue

.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前10页

.

The first 10 pages of the second printed copy of the 10th edition of contents compendium with some descriptions of Qian Jian's monographs that have been or will be completed and prepared for publication 

 .

羽离子 撰  by Yulizi  (QIAN Jian) 

.

.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前10页

.

.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内芯共为1+329页。其前的第320页为对本待梓专著纲目之汇编的说明;这里贴发了其中的3-9页。该说明的其余的第10-20页虽然也简述到本人研究的南通地方文史地和发展方面的其它一些专题;但我未及把这其余的说明和全部汇编都转为PNG格式(还不得不逐一裁去各图的四边);所以未能把它们都上传。

.

而最前的第12页则是总目录;已浓重地反映了本人的地方研究;但记录得还不完全,在其后的汇编的具体内容里方可见到更多。例如讲义第十三系列的“南通地方文史系列”里,就登记了自撰的《南通的史地与文化》的全套教材,及记录了在南通市政协的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指导下省政协学习委员会编的《江苏历史文化览胜》一书而执笔了南通部分。至于本人已拟编了纲目的富实的南通-江苏的海洋文化的学术性专著——《流驻的文明》一书,因尚未撰写,所以在全汇编里一字不提。在该汇编中已有较频繁的记录反映了对南通地方文史和发展的研究等是我一生研究的重要部分,但我还是尽量地抑省之;因为,我不希望只被读者认识为仅仅是研究本地的文史地与发展的。

.

此外要说明的是,总目第1页里的多数书著的内容还可能是会增加的;一些书稿的若干部分,则还没有完成。而总目附录里的考述区域性基督宗教史的书,目前仍停止研撰;其它两部外文书稿则因需要解决其中大量教学图片的版权及费用和出书经费的问题而被长期搁置。

.

20197月的第二次印装本,是迄今最新近的该汇编的版本;但在我订正了此前10页里的个别数字和改写了三句话里的各半句后;仍有闕遗。其一即如2003年我完成的市社联的热点研究还获了奖的项目工作,就在第4页的上部被漏记。因我实际已闭关静研;遂匆匆发上此汇编的前10页以供批评和参考。倘有点兴趣的友人藉以自得启示或蹊径或规避等,更是好事。如本人的身体可仗,推测内容有较多调整的此同名汇编的新版可能会在2025年~2028年间的何时被印装。

.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前10页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前10页

《钱健已经或将要完成而拟备出版的专著的内容纲目及若干说明的汇编》的第10版第2次印装本的前10页

 .

(以下是第39页的,又第19页之一节的文字)  

.

对本待梓专著纲目之汇编的说明

.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社会体制、执政工作与人群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仍然带着巨大而顽强的历史惯性,研究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人往往仍然心有余悸而不敢和不能自由地选择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或可以更自由地发挥论述的选题。我也是如此,所以我的早期研究的一大选题竟然是为分别入仕于唐朝和元朝的四位外国人编撰年谱和考注相关的史料;这其实与乾嘉学派之人的境遇与被动选择是一样的。本人的其它一些研究也倾向于考证或考论工作,这都与上述的年轻时的政治氛围所造成的潜在的延续性影响有关。

.

后来,随着国家不断地改革开放,学术环境已经大为改善。各级政府和机构不断地颁布着大多辅以少量经费甚或没有经费而都较宏观地约定与规范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研究的指南。为了奉献于社会特别是家乡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我自然也花了许多时间去开发了一些旨在经世致用的课题的研究,例如:

.

200112月完成主编撰的属于本人主持的苏东发展研究所的重点研究项目的13万多字及附若干照片与地图的研究报告《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及城乡环境资源,发展南通特色旅游业的方略》。

.

200212月完成属于本人主持的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本人编撰的约3万字的《关于调研南通地区的锲铭文献工作的总汇报》,附件则达45万字。

.

20034月完成的5万多字的《对南通旅游资源的品牌与开发的研究》(与前述的2001年的报告完全不同)。该研究归属南通市政协秘书长施景钤领导的重点科研项目“南通旅游业发展方略研究”。该项目在内容上也完全不同于我本人主持而于200112月完成的科研项目。

.

20037月指导学生们完成的114A4页含143幅照片和图表的《如皋文化探寻团队发掘与利用如皋文化遗产的报告》。

.

20043月完成的所主持及主撰的近12万字及附若干照片与地图的《对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综合研究》。

.

20073月完成属于周威平先生总负责的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下的我所主持的约25千字及配若干图表的《在网络空间重建文化遗产的三大突破口》。那时并未多印几份此报告,故在此列举本人于研究过程中所撰交的四份要报:1.《建全有利于在网络环境里传承文化遗产的法规体系》、2.《发展优秀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承需要相应的抵税制度》、3.《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公共参与》、4.《江苏文化网站建设与发展的创新思路》。

.

200711月基本结束所主持的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作并完成主撰的155A4页含182幅图片的《关于唐闸-南通近现代工业社区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报告》。

.

20088月完成供南通市路名规划用的本人承担的撰写了若干篇文字及绘制了几十幅片图的《钱健撰供南通市路名命名工作用的部分策划》。

.

20124月与周清老师指导学生们完成的江苏省教育厅立项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05A4页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探求中西方强化传统农舍防灾抗震等能力的有效措施及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工作文件汇编》及另行刻盘的7种多媒体演示件。

.

20158月带领学生们完成含61幅图片和116幅照片之拼图的64A4页的《兴化市新石器时代遗址调研报告》。20191月增补的该报告的第二版为含79幅图片和116幅照片之拼图的77A4页;文字量为53千字。

.

20168月带领学生们完成65A4页含52幅图片的《青墩新石器文化遗址田野调查录》。20195月增补的该报告的第六版为102A4页含87幅图片;文字量为83千字。

.

20188月带领学生们完成的《囗山囗囗囗刻铭勘考报告》之第二版为107A4页含88幅图片;文字量为6万字。(计划中的未来若落实了已拟方案的进阶的终论性勘研考论的全新本的文字量不少于10万字,图片不少于100幅)。

.

20193月带领学生们完成《早期华夏文明中的科学与信仰专题的研究报告》,共197A4页,含48张工作照合成的4幅拼图、154幅论文插图等。文字量为13万多字;但前面近60页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早期中华文明史专题研究”的各种工作报表等。

.

20193月带领学生们完成《古近代中国在长江口外海的生产与防卫之研究的报告》,共165A4页,含31张工作照等合成的4幅拼图、19幅论文图片。文字量为12万字;前面60多页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古近代中国在长江口外海的生产与防卫之研究”的各种工作报表与文牍。

.

所有这些研究报告包括我从前参加研究的一些英文的报告等的内容固然都很有创意,颇具价值;但不少是集体工作的成果,且多数要历经数年的工作才能完成。其一部分也以服务于区域发展为主,其中一些还需要自己贴钱才能完成。之所以提一下,是因为本汇编已经太厚了而难以把它们的目录和说明全都编入,但理应在此记述之。其中大多数报告会具有长远的价值;例如,200112月完成的《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及城乡环境资源,发展南通特色旅游业的方略》和200711月完成的《关于唐闸-南通近现代工业社区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报告》等报告的影响还较大,至今屡有来询和索取者。《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及城乡环境资源,发展南通特色旅游业的方略》里倡议的大小二十来个项目,除了水战博物馆、滑翔运动场、水陆空大型观阅活动等可信会在将来被兴办外,大多数的建议已经先后被落实而兑现了。而《关于唐闸-南通近现代工业社区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报告》是在本人于2003年正式呈论把唐闸-南通近现代工业社区遗产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倡议的基础上,对此倡议所作的扩充性的继续论证。而这一研究成果早已被官方采纳而成为了南通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的一项长期工作。

.

本人的其它书著的情况,也应给予以下的说明:

.

人民出版社2007年要出版本人的《东方乌托邦——近代南通》一书了,我去南大街的书店请给本地人预定若干。经理说不订;南通的作者到时候都会送书过来,都想要放在店里卖。我说这书是出版社自己销售的,我也没有书会拖过来;但经理不相信。后来在和平桥东堍头书店里通过联网的订购系统了解到全书含县区总共只预定了三本;除此,全市皆无售。《中外科技交流史考论》和《明清史讲稿》两书,则希望将来能出增补版。

.

已出版的据自己采集于美国的各类原始外文资料而多为严重漫漶的遗资例如手稿等,带同学加以辨识、甄误、整理、考注和译编,及含有本人专门为专著所撰之长篇研究性文论的,《蒋希曾档案》一书的销量很少;尽管本人另有些未见译示的较重要的资料,当无藉再版来改善之的机会。

.

《借巢札记》(或名《世槎遗札》),其中大半是短小的学术性考论或述议等。按旧情,这类严谨的记史、考史、论史的札记多半是在一些作者去世前后才刊版行世;大概是前贤们需要时间而反复斟酌之。

.

一生相逢(或名《岁月人生》),虽是纪实之书但非学术性著作。

.

《旧议成铁》是大半生里对教育、文化、学术与科学研究等事业的建议中的尚存谏稿的纂集。以后把此“旧议成铁”与曾经不被批准的本人请求科研立项和申报奖项的诸申请书以及汇集了本人网上留言的“谠谔之言”这三大部分合为一书出版;书名以后另赋。此书并不会因为其中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其中的建议不被采纳,其中的部分短论颇为逆耳而不具价值;相反,其记录实况,反映历史的镜史功能将会有助于未来人的研究比如乡土史和校史等等的研究。

.

《羽离子文汇》,是不定期自撰的博客文章等的汇编,其多数文章虽然也有学术性;但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纯粹的学术论文一般不上网以为博文。

.

本世纪初出版的《南通:从海中升起的神奇土地》是有幸简述本地人文地理史的小薄书;在地方文史知识还不很普及的那时,被人赞誉为其故事皆闻所未闻而好看的小奇书;但现在,还没有增补扩写之以再版的精力和打算。

.

之所以没有将一些著述列入本汇编的原因,是因为本汇编所收目录必须是学术性著作的。即使是学术性的著作,如果远未完成或暂无计划对之做较大幅度的增补修订,也不必收纳其纲目于此汇编。而已被收入本汇编中的书稿的纲目和内容则还会被作进一步的补充、调整与完善。

.

本人在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探索时,为了避免重复他人的研究,避免因循,所以在各方面求新。所求之新,一是材料新,即采用自己新发现的文字性或非文字性的材料、证据,或采用别人虽然在其它问题上用过但在本选题上还没有用过或至少还没有充分使用过的材料;二是意见、结论新,即通过深化和拓展研究,而获得新的认知、结论、给出自己的意见;而这也正是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我把这前两个新看得最重要。三是对象新,即要研究前人还没有研究过的对象至少是还没有充分研究过的对象;四是方法、途径新,即进行路径、方位不同的观察与研究,构造更为完整的证据链,建立更为合理与严谨的研究程序及推导逻辑,使用更为先进的数据库、实验室与设备,运用更丰富、更有效的手段等等。诸新皆备,固然很难;但至少有前述的重要之新之一二,则是必须的。各新是互为奥援的,在选题时即已有考虑。本人同样十分注重选题要有意义,无论是当前的价值还是长远的价值,选题宜两者皆有,至少也须有其一。

.

一些不足之处零星地散存于本人的若干著述中,例如有些限于当时的条件而无得,后来才有获的材料值得补充进去;某些论述尚不充分;存在着一些当时因各种限制而没有给予较多的实证和质论;有时,还有一些印误脱漏;等等。而能够使之完美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未来重新修订专著后再版之。此外,在将来为本人的文章编集也是重新订补自己论文的一个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前人总要尽力编辑、出版甚至再版自己的文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

稍前,本校历史专业招生少;按比例,教师的人数也就少;但一个专业的课程的种类却仍然不会少。(大量新教师进入以致课少僧多的情况只是近些年才出现)在过去,本校历史专业曾连绵地在十年里平均一年只招一个班,教师讲授每门课所得的学生数+课时数就很少,要讲授多门课才够得上基本的工作量。过去所在的部门也常不得不安排一些其它专业的课程和杂课给教师;我比较好商量也积极,就把别人当时不接受的这些课接受了下来;所以本人在二十年里竟至于先后担负了二十一门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讲授每一门课程,即使是只开设一两次的“短命”课程,都必须化大量时间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讲义教案;故迄今已编撰各种讲义180多个专题,制作多媒体课件140多件(参见本汇编的附录《钱健已编写的大部分讲义的目录》和对之的“简要说明”及比之更全的家中收藏件)。这与只讲六七八门课,教材经过修改补充而几乎可用大半辈子的多数教师的工作相比,本人工作量之沉重不言而喻。因此,二十年来连续地超负荷工作,几乎每晚都后半夜才能睡觉。还要担负原教研额度以外的工作,例如,2006年至2007年,本人接受安排而独力编纂了含部分主体为由我撰写的迎接高校评估,以评促建的课程建设、教学文牍等等方面的资料共约四十万字,印装成A4纸幅约五百页的汇编两册及其它(不含讲义)。这些都是很难获得或对没有任何大小官职又不懂取巧的本人而言,更难被认作“业绩”的极平凡的工作和另又增加的工作。

.

长期的超高强度的工作,致使原本强壮的本人迅速衰老,健康受损日重,我已感到需要比过去更全面地清理自己的研究了。这既是希望有人能对我的研究给予帮助,也是预备在自己突然离开这一世界时还能为自己留下一个小结;故而我收聚资料,辑录成了这一汇编,同时也对旧著断续地作些订正。也因此,本汇编的这一说明中就不得不介绍了一些以往不愿意讲述的情况。藉此汇编以期待同行、新老朋友的意见、建议,自然也是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

.

在整理工作中尝试着编纂不同方面的主题文集以求包括更多的我的撰述,但仍有较大数量的论述历史人物、考究名物、探讨地方文史等的论文和其它文章不宜归入或无从归入本汇编中的任何专集里,……

.

……

.

有一位读过我的此汇编旧版的先生曾问我:你写了那么多论文,为什么不把它们送出去发表?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直至退休,教学工作例如编撰海量的教学材料等的工作繁重到仅能挤一点时间给科研而无法再挤出多少时间来处理投稿的事了;二是感觉到自己未必能长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离开人世。假如人生只剩下最后的日子,我应该要抓紧在这宝贵的时日里为社会尽可能多地研究些问题和留下些著述。张罗着发表论文要从我的本来就不多的能用于研究的时间里化费掉一大块,这很让人舍不得而心痛。而投寄稿件、与编辑的书信往返、调改和完成各种形式上的要求等等,是可以在我丧失了研究的能力之后才去为办的事。历史学类论文的时效性通常很长;只要是原创的和有积极意义的论文,在将来当也会有其价值。此外,清苦的学者以半生或一生的辛苦研究而写成的读者虽少却能解决某些问题的图书,要自己来负担其出版费用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是让人颇感无奈的。

.

……

.

.

     (结束)

 .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