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南京浦口浦中路老房子记忆 |
分类: 人文南京 |
夏日的一天,从中山码头乘轮渡过江到浦口,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公交站牌上忽然看到津浦大桥字样,立刻触动神经,驱车前往。
在津浦大桥东面的南头,是一条挂满绿荫的小街,从地图上看,街名叫浦中路,也就是二三百米的长度,中间又分割出码头路、 建筑里、扶轮后街等几条小巷。铺板门,墙上长满绿苔,当街点炉子。因为生存,老房子上的搭建,杂乱,随意。不时瞥见“津浦”字样,想来这条街上有不少铁路单位。大多数房子都是空着的,人搬走了,正在被荒草、杂树和几乎要成精的鸟们所吞噬。这是一个已经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散发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气息,看上去像个文物,变成了漂流在时光里的一块孤岛。
街边的老人们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浦口最繁华的地方,从早到晚地喧闹着。整个浦口,现在只剩这一条老街了,抓紧看看吧。我们已经领了拆迁证,几年后,这个地方也就不存在了。
津浦幼儿园,听起来就是老名字,有年头
从路口进去是条老街,白亮的阳光从大树的缝隙间筛落下来,银币一样洒满一地
靠水吃水,想当年运输生意一定很火
铁路学校都已经移交地方,保留铁路学校名字的还是头一次见
街上最显赫的建筑,据说刚解放时,浦口区委就在这间屋里办公
难得见到几位留守居民,我过去和老人们聊了一会
在煤气普及的今天,还有人烧炭做饭
高手在民间,搭建充满创意,不锈钢扶梯做得规规整整通向二楼
推老人出来散步,和邻居们打打招呼
二层自制的晾衣架,虽然简陋,但是实用就行
木质的装卸运输公司的牌子有年头了
长长宽宽的铺板门,只有在影视里才可以看到了
建筑里大门,铁牌子上的字已经看不见了
墙缝里长出的杂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精致的二层楼房是小街上最为招摇的住宅
能住进小楼的应该是相当级别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