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徐州铁路师范班

标签:
徐州铁路师范班毕业聚会 |
分类: 故乡明月 |
1998年12月26日,冬天的清晨,渐渐温暖的阳光给大地披上一层光辉。经过多天的精心筹备,徐州铁路师范班毕业25周年师生聚会活动在铁路宾馆隆重举行。
25年前,我们从师范班毕业了。想当初,我们还是些稚气末脱、不谙世事的中学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仅仅经过一年多的强化培训,就走上小学、中学的讲坛,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如今,多数已成为学校的栋梁。困顿中不坠青云之志,磨难里生出一个特殊、优秀的年体。师范班,被艰辛和激情灌注的高梁,我该用怎样的笔触,采集你的光芒……
四楼会议大厅气氛隆重、热烈,温暖如春。在红色丝绒布的映衬下,综艺体的会标格外醒目。会场被着意布置成方形,桌上摆放着鮮花、水果和茶水。大家围坐在一起,面对面恳谈,心与心相通,追忆过去的好时光。宾馆门口的欢迎标语道出了此次聚会的主题:“抚今追昔,畅叙师生情谊;携手未来,共度美好人生。”
师生们对聚会倾注了巨大的热情。范安生、梁锐等同学随车把老师从家中接来。孔庆泉、卢凤威、董萍等老师不顾年老体弱,王澍老师中断在天津的休养,欣然前来。牛端志老师为准时参加聚会,前天晚上就从兖州悄然来到徐州,为了不惊扰自己的学生,他通知昔日的同室好友接站。远在杭州的谢剑秋老师、卧病在榻的朱萃修老师也分别打电话和托人捎来烫人的寄语,遥祝师生聚会取得圆满成功。在薛城铁中工作的陈玉兰同学则是乘早车来徐,第一个在签到簿上留下姓名。在山东济南工作的周均平同学,早早地来到会场,参加会议的组织接待工作。
上午9时许,主持人高秋缪同学宣布聚会开始。同学们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进入会场,在主席台上就坐。高秋缪用充满炽烈感情的语言逐一介绍了到会的11位老师。来自各个中小学的11位女同学向老师敬献了鲜花和礼品,与会同学逐个自报家门。毕竟25年没有见面了,似曾相识,熟悉而又陌生。不少人平日里口若悬河,此时竟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会场不时腾起阵阵笑声。
同学代表、铁二中副校长薛应东、铁四小校长马继巧、山师大语文系副主任周均平先后发言,回忆师范班那段天真无邪、发奋攻读的黄金岁月,汇报师范班毕业后的成长经历,由衷地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老师代表傅振亚眼噙泪水,哽咽着发表了情深意切的讲话,牛端志老师作了即席讲话,对师生聚会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孔庆泉、卢凤威、张耀鹏、谢荣钦、董萍、王澍、史光照、杨伯、张宗淦老师也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简短精彩的赠言。再次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又仿佛回到当年的课堂,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师还是那么亲切慈祥,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所成就,天垮下来撑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联欢活动开始了,宋静同学引吭高歌《好日子》,王振婷同学献上一曲《好人一生平安》,孙锦绣同学琵琶独奏《送你一枝玫瑰花》,王禹新、王锐晶同学和王建立、卢兆兰夫妇先后演唱了《夫妻双双把家还》,激起了阵阵掌声。
11时许,师生们来到宽敞的准海广场,站成长长的四排,拍摄师范班的“全家福”。25年前是时代骄子,出类拔萃的一群,如今风采依然,男同学挺拔,女同学娇美,远远望去,俨若威风八面的军阵。拍完了集体照,又拍分班照。如同葵花向阳,同学们簇拥着自己的老师,留下一个个幸福、难忘的瞬间。
12时,大家在铁路宾馆三楼西大厅集体就餐,欢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依次向老师敬酒,祝老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相互间举杯把盏,热情勉励,共祝事业有成,如日中天。
午餐后,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把老师送出铁路宾馆,扶上汽车,再一次热烈地握手,再一次亲切地叮咛,再一次真诚地相约: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再见!
此时的会议大厅已布置成了流光溢彩的舞厅,同学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年龄,也忘记了往日的隔阂,尽展舞姿歌喉。久别不见的,则相拥在一起,促膝长谈。师范班不仅造就了一个优秀的集体,还编织了不少爱情的故事,以会标为背景,十几对伉俪兴奋地合影留念。
16时许,在主持人的宣布下,大家才兴犹未尽地散去。晚上,不少同学又另择他地欢聚一室,继续抒发离情别意。部分同学代表陪同牛端志老师共进晚餐后,又把牛老师送上北归的列车。至此,师生聚会上圆满的句号。
啊,昂首苍穹,今夜星光灿烂。过去的岁月纯真无瑕,师生情谊山高水长。在我们生命的日历上,1998年12月26日是隆冬里的春天,充满了生活的温馨,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令人终生难忘……
1998年12月记
师生聚会会场
左起第一排:
陈新前、欧惠芳、曹传清、李娟、尚何英、张倩、张晶、侯淑兰、王锐晶、王澍、董萍、谢荣钦、卢凤威、孔庆泉、张耀鹏、杨伯、傅振亚、牛端志、张宗淦、史光照、王振婷、卢兆兰、马继巧、刘立兰、孙绵秀、张敬兰、董爱娟、鞠秀荣、高秋缪
第二排:
郜玉萍、李丽、刘世群、袁桂霞、杜淑萍、霍先菊、李秀珍、沙艳菊、边翠霞、吴爱秋、郭德玲、李林、高惠琴、朱文英、杨利梅、李怡、许凤霞、张桂芝、牛洪芬、曹祥珍、刘焕霞、肖建华、李婉霞、魏淑琴、姜惠琴、张兰、沙炳华、王琴英、赵淑玲、宗秀霞、宋静
第三排:
宋月兰、刘玉娇、王秀霞、陈月华、杭凤、高焕娣、秦惠兰、杜长华、郭玉萍、郭思良、赵建辉、陈贵军、刘爱国、马金城、王建立、宋德福、徐广恩、王世强、宋继清、张荣光、朱恒顺、王福建、李国兴、房林杰、李建华、杨洪建、赵福玲、陈玉兰、高玉洁
第四排:
梁锐、薛应东、吴德琴、王文社、张茂洋、万知明、张和平、王振平、杨友程、李晟、胡文龙、范安生、李宜轩、柯玉祥、傅海亮、杨传胜、周均平、刘学勤、杜庆洲、王禹新、张世友、武立杰、杨增顺、刘瑞华、陈昌斗、林文随、王文玲、刘元芝、张忠尧
时间的潮水永不停歇,只有在面对相机的那一刻停留,年少青葱的印记便不再衰老
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云龙公园留下倩影(1972年)
在徐州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数学系进修(1973年)
走上工作岗位,去开启教学生涯的大门,语文教研组留影(1973年9月)
校领导和语文教研组合影(1973年9月)
代表铁路分局参加徐州市第12届运动会(1974年)
1975年,徐州铁一中排演《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宋静、何景云担任《遵义会议放光辉》一曲领唱
1977年,徐州铁一中排演歌剧《江姐》,演职员几乎全是教师,宋静扮演江姐,何景云扮演孙明霞。参加演出的还有孙锦秀、张兰、李宜轩、朱恒顺等
教育区团训班(1977年4月)
年级组留影(1977年)
教工团支部活动,游览安徽萧县皇藏峪(1978年4月)
团委活动留影 (1980年11月)
欢送调往外地工作的年轻教师(1980年代)
学校女教师合影(1980年代)
济南铁路局厦门夏令营留影(1985年)
阳光帅气的小伙(1985年)
校长和原铁四小学生、乒乓球世界冠军杨影(1998年6月)
傅振亚老师退休师生团聚(1998年10月)
文艺班与陈爱华校长(左三)、孔庆泉老师(左四)合影(1999年5月)
相聚在海南岛(2018年1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影
游览美国黄石公园(2019年9月)
南京长江大桥留影,上学同桌拍摄,想想是谁(2019年11月)
旅行途中(2019年)
老同学时常小聚分外亲
看望原教育区党委书记常宪云(2019年)
铁中宣传队聚会(2018年9月)
摄影的特性是使它与记忆如影相随。一张张照片记录过往,一张张面孔英姿勃发,一个个故事精彩纷呈。浏览老相册,让我们内心激荡的,不仅是无数个美妙瞬间,还有携手艰苦岁月的友情,浓墨重彩地拓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在我们的成长的道路上,曾经有多少个陌生的生命,只是迎面错过,甚至连对望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同学,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一块理想土壤中的两朵小花,一部宏伟乐章里的两个音符;同学,是身边那份充实,忍不住时刻想联系的号码,深夜长坐的那杯清茶……
青春万岁,美好永存。
欢迎同学们提供老照片,不断丰富相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