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草木萌生、鮮花盛放的季节,徐州铁中1971届4营19排(班)的师生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聚会了。经历了29年的生命航程,大家如同百川归海,终于又走到了一起。29年的期盼,今天终于实现了!
2000年5月1日,绿草茵茵,晴空万里,故黄河畔的母校沐浴在晨曦里,校门口陆续走来了昔日的同学。原定9点钟签到,可是8点钟就已经来了十几位同学:冯宝芝、白明光、王丽芳、吴雪英、赵永凡、王瑜、徐继天、狄传民、杨树忠、付素芳……远在深圳工作的程玉龙、在南京工作的杨茜英也如期赶来了。方玉萍、吴爱秋同学热情地在学校门口迎接。大家穿戴一新,精神饱满。毕竟离开母校29年了,大多数同学失去了联系,岁月的沧桑雕刻在上,岁月的风霜染白了鬓发。当年十几岁的中学生,如今已为人父人母,仔细辨认吧,呼唤着幼时的乳名。那时候上学男女之间多不来往,即使是坐在同桌,男女之间楚河汉界也是互不侵犯,壁垒分明。在排长孙文玉的提议下,男同学排成一排,女同学也排成一排,男同学主动走过去,向女同学自报姓名。
李丽、王立霞、赵子然同学手捧鲜花,乘坐汽车,接来了敬爱的班主任马敬亚老师。老师看到同学分外亲,绝大多数都能一口叫出名字。这是他大学毕业分配在铁中工作后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教的第一批学生,学生的照片和往来的信件、文稿至今还珍藏着。数一数,整整来了50位同学。老师高兴了,夸奖组织工作做得好。
师生聚会在母校园丁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在母校工作的范安生、张衍琴、李丽同学作了大量准备工作。大红的横幅悬挂在墙壁上方,桌上摆满了水果,再捧上热腾腾的茶水。
原排长祁新奎主持会议。他首先说明聚会宗旨:回首过去,瞻望未来,加强联谊。从祝玮丽开始,同学逐个作简短的自我介绍。同学代表姜爱国、孙文玉、杨金蓬、方玉萍同学先后发言。杨金蓬同学激动得夜不能寐,原先已经准备了一份发言稿,觉得兴犹未尽,半夜起来临时又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发言稿:他模拟上学时代“极左”套式的发言,使大家都沉缅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幽默之余,又感到阵阵心痛,感慨万端。因为那本该是寒窗捧读的时候,却终日陷入无休止的政治学习和运动。即使如此,大家牢记老师的殷殷嘱托,凭借良好的自身素质,在各自工作的岗位上展露身手,做出了骄人的成绩,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范。
同学代表孟庆祝、王立霞向敬爱的老师问赠送了鲜花和微波炉,祝愿老师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美满。
马老师即席作了精彩的讲话,并吟诗一首: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
接着,同学们自由发言,畅谈师生聚会的感受,回忆在学校度过的韶年时光。
散会后,师生在园丁大楼前留影。筹备组同学、排干部、小学同学、宿舍学习小组同学、同桌同学、同学夫妻等在郭老题写校名纪念碑前、科学楼下和水杉、银杏碧绿的树荫里合影留念,记录这难忘的一瞬。
12点钟,师生驱车来到云龙湖冬岸的御苑酒楼,凭湖临风,举杯把盏,庆贺师生聚会,畅叙师生情谊,述说29年生活变迁,回顾校园生活的有趣事件,敞开心扉,尽释前嫌。直至晚上7点多钟,夜色降临,方才依依不舍地先后散去。
5月1日至7日是长假。在此期间,同学间又继续举行小型聚会,深入恳谈。千言万语说不尽,师生深情厚谊;万语千言道不完,心连在一起,手握在一起。让这秀美的湖光山色作证,彼此多联系,真诚到水远……
2000年5月记

母校门口签到


祁新奎同学主持会议,班主任马老师(前排右2)讲话

孙文玉同学发言

杨金蓬同学发言

方玉萍同学发言






师生聚会合影留念





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相机很稀罕,有限的老照片真实记载了过去,弥足珍贵。翻开它,你会体味到淡淡的岁月芳香,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回忆里的暖,难以再现的情节,一生都不愿说的秘密等等,值得永久回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