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武汉武昌鄂军都督府起义纪念馆 |
分类: 城市之光 |
蛇山南麓的绿树丛中掩映着一组红墙红瓦的“山”字形建筑,那就是100多年前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的遗址——鄂军都督府。因其主体建筑为红墙红瓦的楼房,武汉人称之为“红楼”。
“红楼”原为晚清湖北咨议局,不过议员们在这里办公不到一年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即在红楼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一举变为革命党人的反清司令部。在主楼会议厅里,可以看到复原的军政府发布的第一份公告,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张,号召推翻清政府,落款是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在这里,宋教仁主持起草了《鄂州约法》,约法里首次明确提出“人民一律平等”,这份约法也成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蓝本;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鄂军都督府作为一个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革命政权,取得了争取列强中立的外交胜利,并领导了保卫武昌革命政权的汉口、汉阳保卫战……
1981年依托旧址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并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其主楼为《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在主楼的后方,一幢由二层楼房围成方形院落的旧址后院里,则是《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和《湖北谘议局史迹陈列》二个常年展览。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难得的精品,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这史诗般的建筑里。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其中第三幅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可见其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当你走出都督府,迈进阅马场,踏进“彭刘杨”路,漫游司门口,你了解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了解了现实的大武汉,就不由地爱上这座城市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武昌城墙(1914年)

武昌城墙(19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