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陕西渭南美食 |
分类: 火车记忆 |
时辰包子是最有名的地方小吃,从取料到制作都有严格的规程。每做6个油包子,搭配4个素包子以调剂口味。包子状如僧帽,小巧玲珑,周边洁白,包底金黄。吃时佐以大葱蘸黄面酱,还须喝一杯浓茶,是地道的老陕搭配。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水盆羊肉由于过去经营者煮肉用的器具是铜或者铝制作的,形似脸盆,顾名思义叫“水盆”。在过去是用来慰劳军士的,军士们上战场有多彪悍,吃水盆就要有多豪迈,细嚼慢咽绝对吃不出来水盆的快感。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来碗水盆羊杂才是最舒坦的。所以,在水盆羊肉店里,买家都支起一口大锅,锅边放着熬好的花椒水,炖烂的羊肉摊在案板上,现吃现料理,汤新鲜,肉又烂,多配用白吉馍或锅盔。如果饼有点硬,就抿一口羊汤,融饼的同时,让汤的清香在唇齿间蔓延。
豆腐泡不但味美而且养生。从头天下午小店两口子便开始烙饼子、泡豆子。做豆花必须用老浆,只有老浆豆腐泡的味道才正宗。豆腐泡有不可或缺的关键流程,那就是所用的调料,干香椿绝对不能少,其次是用大香、花椒、香叶共16种调料熬制的汁子以及上等的油泼辣子。原料要选用塬上出产的上等黄豆,红香椿也必须是塬上产的,腌制晒干,锅盔馍也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天明时分,就有上班一族陆续前来吃豆腐泡,大约两三个小时就卖完了。
无论是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美味。踅面是当地人平常生活里的飨用之物。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 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合阳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喜食踅面,上会赶集逛街,少不了两碗踅面。即使是穿着入时的大姑娘小媳妇,也一个个吃得满嘴红油,鼻尖沁出汗珠,丝毫不觉难为情。
鸡汤泡饼也备被受人们追捧。走进店里,其貌不扬的两口大锅架在炉子上不停加热,而锅里便是已经熬制许久的鸡汤,只见锅里的鸡汤不停翻滚冒着热气,汤早已变为乳白色。来客人时,只需要将鸡汤盛到碗里,根据客人口味加上香菜即可。当饼子在鸡汤里浸泡3秒之后,不再是僵硬的。咬一口脆中带软,再喝一口鸡汤,那种感觉真是平实中的奢华,妙不可言。传说孔子和众弟子品之,顿觉酥软适口,大赞到:不吃此味,难为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