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茅山,道教渊源流长

标签:
江苏句容茅山道教老子 |
分类: 诗画江南 |

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句容市境内,古称金陵地肺名山、华阳境天,是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展上公善养生术,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植白李弥满,食之登仙,当地称其地为“白李溪”,在玉晨观的石牌坊上刻“高辛道场”。周时燕国人郭四朝,也曾修炼于玉晨观,成道后被敕封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时,李明真人栖息于郁冈山古炼丹院(今乾元观)合神丹而升仙。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东巡会稽,刻石颂德而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会飨群臣,感叹地说:“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于是句曲山北陲为良常之山。《洞天福地》列茅山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老子是道教学派的鼻祖。为纪念老子功德,1996年,茅山道院广泛聚集各方力量,在元符万宁宫内建造了一座高99尺、重106吨、用226块青铜拼接而成的露天老子铜像。这尊铜像为中国道教史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一座露天老子神像,现已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在建造过程中,为抢时间、争速度,工人在现场挂了6条白布制成的标语以营造紧张的劳动气氛,鼓舞干劲。哪知条幅刚挂好,现场就狂风四起,大雨如注,所有条幅均被撕裂,周围银杏树上、地上到处都是七零八落的布条。后经一位老道长点化,才豁然开朗。原来,道教以“黄”为尊,以“九”为最大、最吉祥数子。于是,工人们把原先6条白色横幅换成9条黄色的,后直到工程结束,连续22天没下过一场大雨,横幅也安然无恙地高悬直至施工结束。施工中,还曾出现两侧山体因雨水造成较大面积滑坡,但唯有神像坐落之处丝毫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