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陇海

标签:
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品读 |
分类: 火车记忆 |
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连云火车站钟楼
车站职工和餐车职工合影(上世纪八十年代)
车站值班员讲述零公里起点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
刚建成的连云火车站,孤零零地站 在海边,周边是个30多户渔民的小渔村(1937年)
东陇海火车站站名的来历
上世纪初,有一条铁路贯穿祖国东西,有一座城市因铁路港口而成“名”。
连云火车站的历史不算长,也就是将近80年的时光。但当你走近它,就走进了世事变迁的舞台,感受排山倒海的火车轰鸣,倾听一个时代的宏大足音。
与旧中国的其他铁路一样,陇海铁路也涂满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文化色彩。从动议、勘探到建设,到正常营运,是外债和借款支撑着它延绵孱弱的病体。陇海铁路的修建始于汴洛铁路,尔后向东向西延伸,逐段修建通车——
汴洛段,全长183.8公里,1910年 1月通车;
洛潼段,全长253.2公里,1932年 8月通车;
开徐段,
全长276.8公里,
1915年5月通车;
徐海段,全长198.3公里,1925年7月通车;
潼西段,全长132.9公里,1934年12月通车;
新浦至连云港段,全长27.8公里,1935年6月通车;
西宝段,全长174.1公里,1937年7月通车;
宝天段,全长154公里,1945年初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当时国家财政还相当困难,但为了建设大西北,中央人民政府还是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952年9月29日,全长376公里的天兰段正式通车,陇海铁路成为当时惟一的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交通大动脉。
品读陇海,这是一条大气磅礴、诗情画意的铁路。它诞生于风云突变的二十世纪,承载着中国人的苦难,留下民族复兴的印记。如今的陇海铁路不仅仅是贯穿中国东中西最主要的铁路干线,而且还是从中国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的主动脉,更是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站在陇海铁路东方的起点,置身连云火车站这座异国风情的建筑,一股圣洁摄入胸腔。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端。
城市需要记忆,记忆需要珍藏。希望您翻过书页时,能从中找到一些失散的痕迹,内心留下一点感动和温暖。
2013年,在连云港建港8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连云港市决定重点打造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港口历史博物馆和民国特色老街等城市记忆体。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由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主办,上海铁路局协办,连云区承办。徐州铁路办事处、连云港港口集团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涉铁企业以及广大市民、铁路职工捐献了大量文物展品,提供了珍贵的文字图片资料。10月25日, 陇海铁路博物馆建成开馆。
今天,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记录了陇海铁路的沧桑,连云港这座城市的色彩,历史变迁中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