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海老火车站

静海新火车站
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邻接河北省。金朝置靖海县,元朝并入会川县,明洪武初以求“太平安定”之意改“靖”为“静”,称静海县,沿用至今。境内有西钓台、古西汉城等古迹。团泊洼自然风景秀丽,是鸟类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地。“文革”期间,文化部在此设五七干校,来自中央13个文学艺术团体和单位的900多人在此“学习改造”,其中有周扬、华君武、秦兆阳、吴祖光等知名人士。1976年10月,著名诗人郭小川似乎听到催醒惊蛰的雷声,写下了一个战士的宣言:《团泊洼的秋天》。诗人笔下的秋天,万木争荣,生机盎然。
静海火车站占据着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宽大的站前广场川流不息,昂然吸纳着往来过客。老站与新站相隔不过百米,新站房伫立在广场中央,旅行者在此购票上车,每天项背相望。而老站作为办公用房,像一位迟暮的美人,背过身去,对眼前的情景早已司空见惯。
静海车站建于1908年,为德国人设计建造,日耳曼风格。主体站房朝正东方向,结构为德式马尾柁架建筑,面阔六间,四面开有门窗,建筑面积655平方米。正面候车处有三扇大门,中间大门略宽,墙上写有“静海站”三个黑色遒劲的大字。每扇门窗两侧均有砖砌方柱,上有砖拼造型,两侧房檐下有砖砌菱形图案。楼房主体为灰色和浅赭石色,室外门窗为红色。楼高两层,共有房屋20间。整体分为三部分,中部一层为候车厅,两侧为办公用房,二楼也为办公用房。房顶红筒瓦,直接固定在橼上。屋顶有砖砌烟筒六个,且高大有节。由于静海地处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德国人设计站房时修建了壁炉,烟囱用来排放烧炭的浓烟。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烟囱倒塌,现在楼顶的烟囱为震后重建,比原先的矮小了许多。
砌墙为实心墙,胶结材料为石灰糯米浆,接缝处向外凸出,基础是砖,墙壁也是砖。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是旋转式木楼梯,只容一人通过。因常年踩踏,楼梯中间处已有些变形。一楼楼梯口有木栅栏,一层15个房间全部相通。门为格门,过门石为大青石,台阶三层为水泥结构,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二层地面材料为木板。房子后面是一个长方形小院,约300平方米,两侧有拱形门,门顶部有砖砌图案,墙体是砖砌六根柱子造型,中部以石灰填空。站房周边有数棵国槐环绕,据说都是建站时所栽,如今已葳蕤葱茏,遮天蔽日。远远望去,国槐像宽厚的母亲舒展胸怀,将一方风情稳稳地揽入怀中,建筑形态实现了惊人的统一。2007年10月,静海火车站被评为“天津十大不可移动文物”之一,有关专家认为此建筑是“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外国建筑在乡村的特例之一”。2009年3月,“津浦铁路线静海站”收录在国家文物局主编的《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中,成为天津市三大重要新发现之一。
今天的静海站修葺一新,但鲜艳的色彩遮盖不住累累的弹痕。1937年8月3日,日军派出一个联队进犯静海县城。我部队是著名的29军,此时担负平津一带的守备任务。1933年3月至5月期间,宋哲元所部29军在长城的喜峰口和罗文峪一线,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猖狂气焰,大大振奋了当时屡受外敌欺侮的国人。678团团长朱春芳为避免与装备精良之敌打阵地战,以第一营守车站,第二营守县城,但把阵地设在城外,以护县城;第三营在天津、静海间游击,鬼子来时,袭击后方。敌多次来犯,均被击退。敌出动装甲车向车站进攻,被游击队从后面包抄,截断了退路。敌修复铁路时,又被击毙十多人。8月22日,良王庄2000多敌人也被调来参战,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猛攻车站和县城东西两头,激战五昼夜,我军工事尽毁。期间争夺阵地四进四出,两营长受伤,连排长伤亡过半,全团2400多人仅存700多。战至24日11时,静海城陷,车站也沦入敌手。开阔的平原上无山无河,无险可依,只有车站坚硬的外壳,剩下的就是血肉之躯了。子弹打光了,勇士们把刀把加长三尺,与敌反复拼杀,整整抵挡了21天,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前几年车站翻修时,无意间在墙缝里发现三封家书,是守军战士写的。可见,当时的战斗有多残酷,每个人都做好了死亡的准备。
1944年5月,我冀中军区派九分区武装工作队开辟津南地区。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敌后一直艰难抗战的我军在地方武工队配合下,围歼子牙镇据点拒绝缴械的日伪军,当月攻克静海县城,后撤出。1948年12月20日,晋察冀军区摧枯拉朽似的解放静海。以后发生的战事找到的只是简略的记载,想来在火车站上必定有过激烈的争夺。前几年火车站翻修时,在锅炉房的墙缝里,无意间发现了一张静海县的地图,一个写给远在海南岛四野部队的信封。人们推测,地图是地下党提供给当年攻城部队的,车站当时应该是我军指挥机关所在地或是临时指挥所。驻守静海的我军随着解放大军沿着津浦线南下,打到了天涯海角。留在车站军管的部队与前方联系,仓促之中,留下了这个信封,让人猜详。
此处距离天津站52公里,静海站不比大客站那样专注,也不比小站那样匆匆,它有县城车站独具的气色:规模不大,车流不小,昼夜不息。两座站房平抑了这里的喧杂,濡染了温润与平和。试想,当你乘车长途旅行,经过无数千篇一律面孔的车站,在静海车站小停,偶然间看到天外来客般的建筑,颇有朝圣之感,瞬间会生出这样的感触——建筑是极威严的艺术。
登上楼梯,视野和光线最好的一间就是站长室,股道里的情景一目了然。当我坐在那儿凝视窗外停驶的列车,又忍不住在房间徘徊时,一趟趟列车不停地飞速驶过,世界使我们感到躁动。这是一个快节奏的商业时代,充斥着泡沫和诱惑。我们的要求不高,在这百年老站歇歇脚。于是沏一杯绿茶,聊以泄解压力和寂寞,换取片刻的欢愉。宁静的气氛立刻向四周扩散,视线逐渐模糊,周围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气息。
突然想起一位名人说过的话:过去的不一定落后于时代,高尚的依然照耀未来,永恒的还需薪火相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