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太阳岛,独自出来旅行的小姑娘绽开美丽的笑容。

安徽泾县,徽水河漂流原生态,没有商业气息,朴实的筏工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杭州西湖,骑车环湖旅行的红衣女。

杭州西湖,76岁的骑车汉刚从厦门回来,过两天就要去北京。带着孩子般调皮的眼神,是在摆酷,还是向我发出邀请?

江苏兴化,千岛垛田菜花来了平面模特。

世界地球日,南京街头骑行的美国中学生。

苏州,姑苏风情夜的昆曲表演。

浙江西塘,漫步在静静的雨廊。

南京老门东,一对尼泊尔留学生,不仅能说出流利的汉语,还能发出一大段短信,甚至连标点符号也运用的准确无误。

杭州西湖,拎鞋走路的大学生,让我们拾起往日的童真。

福建武夷山据说有4000多筏工,其中女筏工有80多人,平日里包裹严紧,很难见到真容。

济南铁路职工宿舍,原人民铁道部特派记者罗朝清的家里,他向我们展示徒步行走亚欧大陆桥桥时手执的旗帜。
1991年11月1日,47岁的罗朝清和年轻的杨剑波从陇海铁路的起点连云港火车站出发,沿着铁路线,义无返顾地一直向西,用了7个月的时间走到了阿拉山口神圣的国门,行程4000多公里,丈量了400多个大小车站的陆桥中国段,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京正阳门,中国铁路博物馆,讲解员小吴是北京十佳讲解员之一,是铁路人的骄傲。

宁杭高铁开通前夕,我们去沿线采风,轨道车上的乘务员。

盛夏的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场面似乎盛大了些,拍婚纱照的姑娘有些腼腆。

北京798艺术街区,老两口玩的很是开心。

南京,老门东开街表演。

连云港,大片大片的海英草装扮了海边的秋天。

在额尔古纳的临江屯,我们住在妮娜的家庭旅馆,妮娜的母亲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还能做全套的俄式大餐。在这里一共住了3天,有时借用他们家的电脑。通过电脑发现,他们家的照片很少。告别的那天早晨,我主动提出给他们全家照相。临江屯8月的早晨比较清冷,听说照相后,老人脱下了身上干活时穿的罩衫,还给孙女换上了新衣。妮娜说,她一年四季都穿着裙子,戴着头巾。照完后,我把照片拷进电脑里。老人刚做完喉部手术,不能说话,双手合十,连连道谢,身后是她家的菜园。

上海豫园,外国游客表情丰富。

东北,春节期间的绿皮车厢,趴在小桌上熟睡的小夫妻。

牡丹江镜泊湖,衣着鲜艳的游客也是一景。

雪乡飘着雪花,早早起来兜揽生意的马倌,面部造型十分生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