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甬线西起浙江省杭州市,东到浙江省宁波市,全长171公里,原有车站29个。杭甬线又称萧甬线,始建于1906-1914年、1936年,原为沪杭甬铁路南段。因抗日战争爆发,全部拆除,1953-1957年重建,现设高铁停靠站7个。
杭州站
秦置钱塘县。隋开皇九年(589年)设杭州(州治在余杭县)。杭州得名于余杭县名,县名又得自余杭山名。1927年设杭州市。
杭州站建成于1906年11月14日,因建在杭州清泰门外,时称清泰站。1910年由清泰门外东300米处的旧址迁至现址,改称杭州站。杭州站又被杭州人称为“城站”
,是杭州最主要的火车站,大部分以杭州为始发和达到车站的列车都停靠在该站。新客站建于1999年12月28日,采用巨型空间木行架支撑网架结构体系,体现了闽南民居“燕尾脊”意象。
杭州南站
杭州南站建于1931年,原名萧山站,2010年1月1日改为杭州南站。
萧山春秋时期为越国辖境(今浙江绍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
“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孙权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永兴。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为萧山,沿用至今。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1988年1月1日设萧山市,
2001年3月25日撤市改区。
绍兴站
绍兴站建于1937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建都于此,从而使这里成为我国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南宋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元代废府为路,明清二代复称绍兴县,1950年设绍兴市。
上虞站
上虞站原名百官站,建于1913年。
据《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朱丹于此,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名上虞”。秦置县,1996年改市。
余姚站
余姚站建于1913年。
据《舆地志》:“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余姚。”一说余姚系古越语地名。“余”,古越语意为“盐”,解放前余姚长期是全国最大的盐场所在地。秦置县,1985年设市。
宁波站
宁波站始建于1913年,位于江北姚江边。1955年暂移庄桥, 1959年在南门新建。当地人习称宁波南站。
宁波简称甬,始于周朝,因甬江而得名。宁波人文资源丰富,素有“文物之邦”的美誉。唐为明州治,宋为庆元府,元代称庆元路。朱元璋平定方国珍后,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遂改为明州府。到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州的“明”字与明朝的国号相同,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为宁波府。1949年设市。
宁波东站
宁波东站建于1987年,因位于宁波市东郊而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