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廊巷

(2012-01-14 17:49:52)
标签:

南京

老城南

黑廊巷

历史

文化

分类: 人文南京

黑廊巷

黑廊巷\


黑廊巷


黑廊巷

黑廊巷

黑廊巷

黑廊巷

黑廊巷

 

    在第一次听到“黑廊巷”这个地名时,曾经怀疑自己的耳朵,难道600年前就会有这样时髦的名字?我带点儿迷茫地追问“黑廊巷在哪里?”朋友告诉我,黑廊巷紧挨夫子庙,在三山街和金沙井的中间。

    然而当探访了黑廊巷之后,我却不得不庆幸这种陌生感。因为陌生,所以当我们遇见似曾相识的秦淮老街巷,碰到祖居在此的老人,见到浓重明清建筑风格的装饰时,会有那样的惊喜与亲切。也因为陌生,感受到了更美的门头窗檐,更宁静的街道,以及原生态的生活风貌。

    小巷的入口在繁华的三山街,巷子很短,只有180多米,却如舞者的身段,从风飘舞,形舒意广。左侧的墙壁上写着巷名来历的典故,因在街道两旁建廊以遮阳避雨,故名黑廊巷,又称绸缎巷。巷内有望鹤岗,古时又称望鹤楼、望火楼、文昌阁。因望鹤楼失火烧成土丘,得名望鹤岗。相传朱元璋登基后,军师刘基建议在此建造望鹤楼,以迎仙鹤送来的皇帝玉玺。望鹤楼竣工后,刘基按八卦选吉日迎取玉玺。果真有一仙鹤从天而降,遗憾的是朱元璋未能到现场拜接。见此情景,仙鹤口衔玉玺向北飞去。有方士说:“看来大明京都要向北移了。” 朱元璋死后,发生叔侄争帝,朱棣果然移都北京。

    站在巷口放眼望去,眼前是黑白相映、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青砖小瓦,回廊挂落,昔日的黑廊巷面貌一新,宝记小吃、自家小吃、洪艺小吃、沸腾九鲜面、老张面馆、傻蕊鸭子店、乐麦特色包子店看的你垂涎欲滴。除了饭店,还有养生馆、茶馆以及兜售工业品的商店。即使是现代二层小楼也镶上仿古窗帘挂落,墙上嵌着双龙戏珠、祥云等传统浮纹石雕,与小巷融为一体。因为是在早晨,昨天的喧闹早已不复踪迹,一片空旷之中的存在反而更添了几分落寞。

    似乎还来不及感怀历史,只一转身,连着的一条支巷就是望鹤楼,古树森森,青石铺地,巷口悬挂着望鹤楼古建筑保护标识。在望鹤楼1号大院内,挤住着将近10户人家。挂满果实的杜仲树下,保存一口明朝古井,呈六角腰鼓形,上面刻着“安住大吉祥”和“岁在乙酉年”两行字。井栏约一米左右,由于年代久远,已有两处开裂,细心的居民用水泥把开裂处补上。井约深3米左右,井壁内的青苔积了厚厚的一层。时在严冬,地下水温,井中升腾起袅袅汽雾,遇到寒风又飘散开去。这口井现在还在使用,居民用它拖地、洗衣服、洗菜。到了夏天,井水泡出的冰镇西瓜,皮脆瓤甜,口感极好。

    至于水井的来历,坊间传说大财主沈万三在南京拥有多处房产,开了不少染坊、织布厂、当铺,这里就曾是沈万三的一个当铺。因为水井的缘故,邻里间亲密往来。我去的那天,就有斜对面一个院子的中年妇女,端着碗串到这所院子吃饭,几个人不顾寒冷,一边回答我的好奇,一边亲热地拉着家常,没有城里人包裹的层层防卫,让人心里荡起融融暖意。快到春节了,南京人喜欢腌咸肉。高大的屋檐下挂满了腌制的香肠、鸡鸭、猪蹄猪脸,红红彤彤的一片,像节日里喜庆的灯笼。

    这几年由于新闻媒体的宣传,望鹤楼的名声渐渐响起来,前来采访拍照的络绎不绝,小巷不再寂寞。俗话说,树大招风。去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小院的两扇大门被人悄悄拆走。大门就像祖传的挂件,它的丢失不仅使小院的身价跌落,而且变为任由穿越的弄堂,顿时没有了安全感。我两次到访,都遇到审视的目光,居民的回答也是应酬似的不冷不热。小院的对过是望鹤楼4号,打开铁皮包镶的大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明清建筑,木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格,地上散布着大块的青石,仿佛向你讲诉着主人的不凡身世。一个修理电器的中年人在这里租住十几年了,至于主人的身世,他也不知晓。

    传说、大树、明井、老宅院,天然的古韵元素,出新后的黑廊巷更具老城南的风情。漫步在小巷,浓浓的明清景色足以让人在一瞬间就把适才的沉重感抛诸脑后。历史已矣,现在的黑廊巷再也没有那些诡秘和妖惑,它就是一条宜商宜居的古巷,一个让城里人放松心理、回归宁静、消浪费时间金钱的地方。因为紧靠夫子庙景区,这里的饭店、商铺似乎比别处更为整洁、剔透,也比别处更少游客的喧闹。冬日午后人静之际,走在青石板上,躺在竹椅上,唯见喜鹊在斜阳疏枝上飞去飞回,自由地远思长想,无不令人沉醉、迷失。

    我们正在建设文化城市。老建筑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其中的精华,城市建筑的舍利子。它延续了历史文脉,延展了文化空间,延拓了文化记忆。处在和平盛世,就应该努力累积建筑经典。将来回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片绿洲,而不是轰轰烈烈后的荒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