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连云港站名的盖头
(2011-12-10 11:36:04)
标签:
连云港站名来历 |
分类: 火车记忆 |
1932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核准陇海铁路局在老窑(今连云港)建港的报告,并于3月再次派员测量联接港口的铁路和港址。6月,组织购地委员会,开始购买新浦至老窑及港址土地。10月10日,成立了由总务、车务、工务、机务等组成的港务管理委员会。港务管理委员会于10月下旬在拟定规章制度的同时,在文件中草拟了“云台海港”和“西连岛海港”两个名称。
25日,总务处将此文件报告当时的陇海局局长钱宗泽。钱宗泽十分慎重,认为应呈部核定。26日,以局长名义给铁道部发了一个签呈:“本路东段正在积极兴筑,指日观成。所有海港名称关系地理、商业,颇形重要,亟应及时拟定,以免日久沿用俗名,致成习惯。查该港处有东连岛与西连岛紧连相接,实为水陆联运交互之键枢。思义顾名,拟即称为云台海港或西连岛海港,以正名义,而新观听。”11月7日,钱宗泽又给部发一电报,进一步说明拟定港名是为了“以期将来分期建港不再更张,节虑外人拘牵文义,藉口合同,或不免别生枝节。然仅称临时码头,意义欠赅,且观听所播,影响亦多。应如何拟定之处,乞电呈陈请并案核夺示遵”。
11月11日,铁道部业务司司长俞棪给钱宗泽复电:“查此案经本司根据史地沿革,拟议有三:一云台,原为贵路所拟;二连云,以云台山、西连岛两名胜各择一字,假定所有民帆巨舶连云,言航交盛也;三临洪,该港适处临洪口,以之定名,取义雄壮,声音既响,呼唤极便。上列者孰为适当,仍乞高明酌定赐复,俾便呈核颁行。”
钱宗泽接部电后,认为“连云”为港名较为合适,并于12月征求各处意见。总务处签注了“连云函义较广,似为合用”的意见。车务、工务、机务三处签注了“与总务处同意”。14日,钱宗泽给业务司回电,表明了“连云函义较广,似为合用,乞查酌呈核为荷”的明确意见。
1933年2月,经当时铁道部部长顾孟余核准,连云港港名得以颁布,晓示全国,火车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连云站。1935年6月,连云站动工兴建时,钱宗泽前来剪彩,车站大楼的奠基石记载了此事,文革中被人凿毁。
铁道部、铁路局和下属的港务管理委员会为了一个港口的名称,电报频繁来往,反复征询遴选,历时四月,极为慎重。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下午,在南京档案馆昏黄的灯光下,正当我的视觉疲劳时,突然眼睛一亮,发现这几封字迹工整、保存完好的电文,不禁对前人充满敬意。掀起“名称”的盖头,我们看到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连云港港口建成以后,1935年1月,江苏省政府决定在老窑成立连云市。自从“老窑”这一地名被“连云”所代替后,“连云港”也从50年代后被人们沿称为“连云港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连云港政府所在地新浦站改为连云港站,原连云港站易名为连云港东站,2009年11月11日改回原名连云站。
老海博文:《连云港—连晕港》
(2009年12月4日)
上月,东陇海线中云站改造工程结束,经铁道部同意自2009年11月11日起开办客运业务,并将“连云港东站”更名为“连云站”,现“中云站”更名为“连云港东站”。
至此,弹丸之地的连云港地区(绝无贬义),新站连同前期改毕的连云港站(原新浦站)加之过去周边的一系列站名一股脑地向人们浇来,让人目不暇接,晕头转向。
多年来,连云港站名的叫法就引起许多非议。以前,有过多次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去连云港政府机关办事的人们乘车到连云港站下车后才发现,他们到的是一个尽头站——一个始终不算繁华的小渔镇;原铁道部长韩**有次要去连云港检查,新浦地区的铁路部门夜以继日、大张旗鼓地准备了多少天。结果,我们的韩部长在随从的带领下径直坐车到了那个荒凉的小渔镇。旅游的旺季,这些站名更是经常误导人们,很多想看大海的人在新浦下车,游客们在新浦消费一把后才知道看大海原来还要再往前坐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