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大人的奎山塔

(2011-12-01 20:04:13)
标签:

徐州

万崇德

奎山塔

历史

文化

分类: 故乡明月

万大人的奎山塔

 

古塔旧影

万大人的奎山塔

万大人的奎山塔

万大人的奎山塔
日本明信片上的奎山塔


万大人的奎山塔
20世纪60年代的奎山塔,奎山还是一片菜地


万大人的奎山塔

 

上山的小道

万大人的奎山塔

 

遗址上立着两块石碑,分别写着“聚沙成塔”和“江北第一塔”

万大人的奎山塔

 

如今的奎山上已是高楼簇拥,建塔似乎成了一种妄想

 

    徐州四周皆山,号称有七十二峰。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曾这样描述:“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在城区内也分布着好几座山,有的以形状名之,有的以人物名之,有的以传说名之。奎山与众不同,独以星相名之。当地百姓说,奎山是奎星转世化之。古代星占家把天空星辰分成12星区,分别与地上12个区域性对应。奎星、娄星正在徐州分野,奎山正在星象坐标上,所以称“奎”。奎与魁同音,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奎山坐落在在徐州南郊,海拔高度约58.2米,占地约28000平方米。奎山也称魁山,山上建有奎山塔,塔下有魁星阁,阁内供奉有分管文运的魁星。奎山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四年(1606),由万崇德出资建成。

    《铜山县志》载:“万崇德,字惺新,徐州人。进士。授临海(今浙江临海县)知县,擢御史。出按河东盐池、提督辽饷,所至著声绩。”即由御史出任河东(今山西)地区巡盐之官(或称巡盐御史)。明嘉靖时,延绥用兵,辽左缺饷,盐课为辽饷的重要来源,因此命其兼任“提举辽饷”之职。万崇德原籍江西豫章(今南昌),祖父外出行医,一路北上,来到徐州。万崇德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曾任浙江临海知县、云南道、福建道监察御史等,功勋卓著。   

    万崇德于1600年中举,1602年即动工修塔。五年后,即1606年奎山塔落成。塔身七层,高约60米,顶树相轮式塔刹,八面九级,飞檐翘首。塔体为砖结构,内部楼梯、楼层为木结构,气势雄伟,建筑技艺精巧。

    以今日眼光看建塔选址,是极为讲究的,一来奎山对应天上的奎星,奎主文章,与“文运”“仕途”相关联,奎山塔也曾被认为是风水塔中的“文峰塔”。中举后的万崇德自然希望吉星高照,故乡文运昌盛、人才辈出。二来彭城水患严重,奎山的东面二三百米即是滔滔的黄河,建塔也为镇住肆虐的河水。

    宝塔矗立在奎山之颠,成为徐州的门户,被誉为“江北第一塔”,与戏马台、放鹤亭、黄楼等比肩为徐州四大名胜。万崇德也很快换来好报,建塔的第二年即1603年喜得贵子,1604年又中了进士,可谓好事连连。

    1923 年的夏天,一场飓风经过徐州,吹倒塔顶。1938年5月,日军攻入徐州,装甲车开上了奎山制高点。宝塔像风烛老人,在炮声中颤栗。躲过了灾害,熬过了战争,却没有逃过人祸。wg开始后就听大人们议论,奎山塔怕是保不住了。1967年7月的一天早晨,hwb以“psj”为名,爬上塔顶拆除宝塔,砖石卖给了当地村民。奎山塔上的砖全是方厚砖,一块可抵现在四块,而且质地很好,从几十米高空扔下,大多完好无损。奎山村人近水楼台,纷纷抢购,上半天拆的砖石,眨眼卖光。卖完后接着拆,不到一天工夫,矗立世间361年60多米高的宝塔便消失了。据说拆塔卖砖石的钱,都给造反派买了红袖章和写大字报的纸笔。

    呜呼,万大人的奎山塔!

    万崇德后来因不满阉党擅权乱政,泰昌、天启年间两度辞官回乡教子为务,逝世后埋葬在徐州。万崇德共有两个儿子,长子万天祺早年夭折。幼子万寿祺,字年少,自幼聪慧,15岁便能背诵20万言。天启间,19岁时入庠为诸生,又奉父命受业于浙江举人王紫芝。王紫芝通内外之学,又是万崇德的门人,万寿祺遂学业大进。数十年宦海沉浮,万崇德对朝中弊政深有感触,时常告诫儿子万寿祺读书要“不慕荣利,以求至道”,对其影响甚深。万寿祺后来成为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明末清初著名的仁人志士,与阎尔梅合称为“徐州二遗民”。清兵入关后,万寿祺联合阎尔梅等人起兵抗清,失败后被捕,后逃到江北一带削发为僧,过着隐居生活,仍寄希望于南明再起。当听到南明政权彻底崩溃的消息时,禁不住仰天痛哭,立下“子孙不受北朝官”的重誓。顺治九年(1652),万寿祺病逝,终年49岁。死后迂回徐州,安葬在其父墓之侧。万寿祺卒后,其子万睿牢记不做清廷官的遗训,回徐州城北筑圩寨自居,这就是今天徐州城北万寨的来历。
    近年来重修宝塔的呼声很高,遗址也得到保护。奎山与淮塔毗邻,今年国庆前夕,在原有奎山公园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成以“劝学、励志”为主题的开放式公园,占地126亩约8万余平方米。园内分布有状元桥、高风亭、开卷有益、独占鳌头、师说六艺、劝学台等景点,呼应了“奎主文运”之说。

    我自幼生长在徐州,只在童年里见过奎塔,那若气鹫,若彩笔,摩苍碍日,屹如巨柱之峙云表的形象深深印在脑海里。20世纪60年代的徐州没有什么像样的建筑,火车站旁的徐州饭店、师范学院的教学楼均为四层,算是雄伟的了。奎山塔是徐州最高的建筑物,我家住在黄河东岸,站在河沿上就能看到斑驳古旧的塔身。那时的奎山还是农村菜地。困难时期,母亲常带着我去奎山捡拾瓜秧菜叶充饥,好心的乡亲从来没有让我们空手而归。1965年在奎山对面的凤凰山一带开始兴建淮塔园林,星期日也常去参观,奎山是必经之路,每次都得以仰望奎塔。那时的奎塔塔冠已被吹落,成为平顶,上面长满茅草。砖砌的台基零落坍塌,塔体的四周多有开裂,但塔身正直无倾斜。虽然年久失修,显出旧相,但它突立山颠,屹如巨柱,依然是徐州城南最醒目而独特的文化坐标。东面隔着黄河就是京沪、陇海铁路干线,凤凰山被密密匝匝的雪松遮住了身影,只有奎山塔一峰入云。远方的游子看到奎塔,眼睛里就会漾出泪花。

    宝塔北面有奎山小学,有亲戚在那里教书,母亲尊敬地称作先生,经常来到黄河对岸的我家,和母亲唠些家常,为母亲给在外地工作上学的姐姐写信。母亲有时做好了饭菜,也嘱咐我趁热送去。以后单位分房,搬到奎园小区,经常到奎山街头的公园转转。奎山不大,往山上走不了十几分钟便到山顶。奎山也早已褪去粗布大褂,披上了城市的外衣,商业住宅楼群渐次崛起,甚至对周边的建筑物形成了挤压之势。奎山塔还能重建吗?宝塔60多米高,古人形容是“攀登几次身难到,仰视层层接碧天”。现在看来,不过21层楼房的高度。即使建了,周围都是楼群民居,也绝然没有当初的气势了。如果重起炉灶,建个金碧辉煌的假古董,还不如保存在梦境里。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奎山公园西边的园林局管理处。几个工程人员捧着图纸,也是一脸的茫然。

    只要遗址在,希望就不会泯灭。带着一份期待,我步入童年时的小道,侧柏密林里霞光渐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