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是自己的影子
金匠尚玉 发表于 2007-5-12 20:29:00
问:您对中国目前首饰设计的现状有什么样的看法?
欧金匠:不敢用只字片语来形容中国目前首饰设计的现状,我想说的是,国内有很多象我这样的设计师在默默地工作,他们虽然还不是什么设计大师,但我知道他们正在努力夯实一个可以产生大师的基础。
问: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珠宝首饰设计起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欧金匠:传统文化是设计的根和设计师成长的土壤。
问:您是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个人的首饰设计制作之中的?
欧金匠:这是设计的方法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很难具体回答。我可以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传统文化的融入,具体到首饰设计就是在作品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一提到传统元素,一般会想到一些经典的图样,如中国结、如意扣、宫灯等等,当然这些确实也是传统元素,但我以为传统元素不仅是这一些简单并流于表面的图样,而应该是一种观念、情感、以及一种特定的审美习惯和趋向、一种思维的习惯。看似很抽象不可以捉摸,细细一想还是有根可循。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中国艺术中有一个手法,叫“移情”,讲的是感觉的转移和互换,南宋词人姜白石《念奴娇》词有“闹红一舸”、“冷香飞上诗句”。在这首词中我们审美的感觉器官
全部上阵了,已经分不清楚,哪里是视觉,哪里是听觉,那是嗅觉了。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可以听的,也可以看到的。“踏花归去马蹄香。”我们看到了香。有了这个手法,我们在首饰设计中,就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香了,无论是“暗香袭人”还是“朱栏白雪夜香浮”都可以是首饰设计的主题。
问:您提倡“新传统、新首饰”,“重回手工艺”的设计观念,能否和我们简要地谈谈这一观念的具体内涵?
欧金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众民族之林,是用两条腿,一是经济,二是文化。光有发达的经济没有繁荣的文化,让人耻为暴发户。没有发达的经济,光有繁荣的文化,同样被人视为遗老,不足道。一个民族的强盛必须两条腿同时站直,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繁荣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繁荣民族文化的时候,自然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但这种继承不是简单的重复和旧传统的再版,是孕育于旧传统的新生命。我个人将之称为“新传统”。
传统意义上,首饰是可以佩戴的财富,我主讲新的首饰观“首饰是可以佩戴的艺术品,是建立在服装和人体上的雕塑。”这就是我的“新传统,新首饰”观。
对于重回手工艺的主讲,我是拾人慧牙,上个世纪初有一个最伟大的文艺运动,那就是德国包毫斯所提倡的,这个运动是针对现代工业革命而开展的,它号召一切艺术家重新回到手工劳动。并提出造型活动的基础就是手工艺。我以为:首饰设计师能够对首饰制作的工艺有深刻的了解,只有娴熟工艺制作的首饰设计师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我一直主张首饰设计师要重新回到工作台上来,首饰制作同样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往往一个设计和一个构思,只有在首饰制作工作台上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和调整,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品。
问:在首饰设计过程中您感觉到最痛苦或者最自豪的是什么?
欧金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你将最痛苦和最自豪放在一起了,其实事实也是这样,最痛苦的设计,如果突破了就是最自豪的设计,最近接到一个客户的应题设计,为即将新拍的红楼梦电视剧开发一系列周边首饰礼品设计,客户对设计的要求很高,一是要应题,要有红楼的影子,二是要时尚,首饰礼品的消费对象是喜欢传统文化的白领女性。开始时确实让人犯难,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经过近一个月的收集资料、重读小说以及深思熟虑准备工作,创意的思路逐步明晰化,作品最后破蛹而出,得到了客户的首肯,同时自己感觉在设计上有新的尝试和突破,这种设计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自豪和得意的。
问:您的首饰设计风格是什么?
欧金匠:风格是作者的影子,自己看不见。我想如果由我自己来定义自己的风格,有些不当。但我想借用绘画大师吴冠中一句
“风筝不断线”,不管我的风格如何,我可以确定的是,牵着我高飞的线,另一头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手中。
前一篇:新鲜设计让金戒不过时
后一篇:[转载]唐顿庄园时尚解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