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仪式感”的音乐课
(2024-10-19 15:19:30)
一二年级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更强,能够借助打击乐、合唱、趣味游戏等多种方法感知旋律特点和音色。在具体实践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唱游音乐,玩中学、动中学的核心思想,从而帮助学生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以此来焕活音乐课堂新的教学模式。
一、把握脉络,理听·演·奏·创的教之线路
音乐是一场听觉盛宴,对比传统跟唱教学,直观的聆听和趣味的演绎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乐器演奏作辅助,可以强化学生对音高、旋律强弱的感知,最后进行创新创作,以创编歌词、创新演绎诱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创编,可以促进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以“听”为起始,通过聆听节奏高低起伏变化,音色变化、旋律强弱的变化等,感知情绪情感,激发探究兴趣。以“演”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乐舞融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律动,调动情绪情感表达,用身体语言、动作去表达、感悟情感。以“奏”为辅助,通过融入乐器,将唱玩、唱做、唱演进行结合,让学生结合对歌曲的理解,挑选不同类型的乐器进行配乐表演,增强即兴唱游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互动能力。以“创”为终点,通过开设歌词歌曲创编、表演创编等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社会文化进行创意创作,让学生尝试用音乐传递情感。
二、躬行实践,创唱游课堂双加教学的新天地
节奏、音调的聆听是感知情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节奏的高低起伏变化,都可以成为表达情绪的音符。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感知能力较为薄弱,对抽象音高、音调起伏变化的符号难以理解,需要结合学生可视化思维特点,创设具有趣味、童话、科幻、生活气息的多种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聆听节奏,找到音调,从而促进其自然而然哼唱学习。
三、潜研精思,打造仪式感唱游教学创新成效
听·演·奏·创既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新样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和发展的新路径。其中听的渗透,可以调动学生感官,更加直观的感觉音高、旋律;演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促进自主参与;奏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感知节奏、情绪情感的变化走向;创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理解和艺术表现。由此可见该样态的运用,是学生理解把脉音乐要素学音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低年级教材中,大部分歌曲和乐曲都可以通过体验活动、趣味游戏、生活情境来表现音乐内涵。可以让学生在唱、玩、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和理解音乐,破解传统逐句教唱、跟唱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艺术表现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唱游教学多形式的开发,展现低年级唱游教学新天地,在躬行实践中,贯穿玩中学、动中学核心思想主线,打造有“仪式感”的音乐课,做到以乐育人、以音美人。
前一篇:二年级下册听赏《梦幻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