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探索
(2024-06-06 13:23:02)摘
要:作业是课程、课堂的“有机延伸”,是学科育人的重要阵地。在音乐作业设计中,引入那些在学科领域处于更高层次、居于核心地位,能够统领更多学科知识并对学生后续学习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概念,设计小学音乐作业,既是对国家音乐课程改革要求的贯彻,也是全方位发挥音乐学科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基于此,本文章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音乐;作业设计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让义务教育理性回归,让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少年儿童真正享受他们应该享有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的快乐时光;避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损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双减”政策内涵解读
“双减”政策是在学生学习压力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提出的一项教育政策,明确要求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校外培训的负担。首先,“减负”就是减少学生的作业压力,但这种“减负”并不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代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时,注重作业管理机制的健全、作业总量的分类明确、作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作业指导的加强以及学生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等,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实现学生作业压力的减轻。其次,“增效”是切实落实“减负”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并不代表课堂教学容量的降低,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任务完成了,才不会占用学生课后玩耍、实践的时间。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通过多方面课堂教学的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获得自主而全面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的建议
(一)编写曲谱歌词教学设置新颖的作业
音乐教学只是学习他人的音乐曲目是不够的,想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素质还需要锻炼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编写曲谱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完音符和曲谱的基础乐理知识后,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创作曲谱,控制在二十个音符以内。教师在课堂上弹奏出来,让学生实际感受到乐谱变成音乐的过程。或者是学习过一篇音乐曲目后,曲谱调子不变,让学生编写歌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的表达方式不只是听歌识曲,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感知音乐,布置各种新颖的课后作业,编写曲谱和歌词,感受音乐创作乐趣,运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等等很多方式都可以感知音乐的魅力。
(二)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后练习
在进行乐器学习以后,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不断对乐器进行反复训练。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视频的形式将训练过程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对作业进行检查,而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热情。教师在对课后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式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具体表现給予鼓励。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客观评价对自身的音乐水平有一定的认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正一些技术上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训练水平。教师要利用更加完备的体验式评价体系,让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三)设计创造型作业
音乐教材安排了“编创与活动”这一栏目,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身边鲜活的课程资源设计出创造性的作业,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其能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例如,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作小乐器,收集瓶子,控制水位高低,制作水杯琴;用生日托盘加上铃铛,制作铃鼓;用卡纸卷成长短不一的纸筒,制作排箫等。又如,教师布置《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一课的作业,可让学生绘画,画飞在蓝天的小鸟,画长在春天里的小草,画挂在天上的太阳,画飘扬的国旗以及心目中祖国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美丽的山河。再如,教师布置《多年以前》这一课的作业,可让学生编创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布置声音采集游戏作业
在布置音乐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声音,比如海鸥的声音、海浪的声音、布谷鸟的叫声、一段动人的笛声,等等。学生收集到的是基础的音乐原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获取不同的声音,通过录音设备留声,带给同学共同欣赏和讨论。教师每月对学生采集的音乐进行分类,将学生采取的自然的声音进行结合剪辑,汇聚原声,根据原声,让学生自己聆听,深刻体会到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创作,从而达到让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音乐乐感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业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音乐作业多元化设计,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增强审美能力,促进个性才能的发挥,更能体现音乐课堂中思想政治元素育人功能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黄燕茹.小学音乐作业设计的研究[J].家长,2020(32):148+150.
[2]黄梓荧.小学音乐作业设计体现多元化特征[J].学苑教育,2020(14):93.
[3]张维红.小学音乐课后作业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0(03):135.
前一篇:落实“双减”,让音乐作业更多彩
后一篇:二年级下册《理发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