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写作历程

(2012-02-19 16:20:41)
标签:

杂谈

我的写作历程

             黑龙江省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王教刚

    一、初投稿件  频遭冷遇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不知道如何写论文,更不知道如何搞教育科研,初当班主任的我会做的只是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留题、做题、讲题。几年下来,班级学生成绩虽名列乡镇前茅,但我知道这是我用时间“磨”出来的,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2002年我参加了牡丹江市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期间市教育研究院小教部田常泰老师为我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许多青年教师的成长故事,我发现很多优秀的教师起初都是从实践、反思、写作开始的,正处于迷茫中的我,顿时有了方向,有了写的冲动,期盼着有一天自己的文章能见诸报端。回来后,每遇到点什么心动的事我就记录下来,课堂上生成的精彩,我也如实的加以反思,稍好一些的我就进行修改,用电脑打印出来,哪里约稿就投向那里,那时候还没有上网,还不会发电子邮件,都是用平信寄出去的。一段时间后也欣喜地收到了一封封回信,可是打开后总是让我一次次失望,不是稿子被毙了,而是稿子已被某本杂志或某本书采用,需交纳200—300元的工本费。心中不解的是自己费力写的稿子,得不到稿费不说,还得交钱,想到这心中充满了疑虑,但最终还是经不住发表欲望和虚荣心的驱使,花了280元钱,发表了一篇1500字的小文,得到了两本质量不太高的“全国案例选编”厚厚的论文集,捧着那本花钱买来带有自己文章的论文集,不知为什么说啥也高兴不起来,后来索性把它放到了我的一个旧书箱子里,从此再没翻阅过。经历了那样一段失败后,起初写作的那种冲动,大大打折扣,同时也越发地感到工作中并没有那么多精彩可写,再把自己写过的文字和杂志中的文章对照显得尤为的稚嫩和逊色,写作热情开始日渐淡薄,是选择继续坚持还是从此放弃,一时间我犹豫不决。

    二、喜获丰收  再度彷徨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徘徊后,我准备重整旗鼓,再次投身于教育写作。与先前不同的是,不再把稿件随意的投向各地,而是根据稿子的内容和不同杂志的办刊特点有针对性的投递,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写一些身边遇到的精彩小故事,总结一些小经验,而是开始寻找话题。我发现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较严重,教师的幸福观谈论的比较火,于是我写下了《感悟幸福》一文并投到了《班主任之友》杂志社。不到一个月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那篇文章一审通过了,文章的点选得比较好,只是内容过于单薄,再让我充实一下内容,有望发表在下一期T型台栏目。闻此消息,我欣喜若狂,这必定是大型的正规教育期刊啊,于是我找来了杂志,反复研究了这一栏目的特点,生怕二审给pass掉,初稿八九百字让我充实到了二千字左右,编辑再次看到这篇稿子时已经很满意了。正值我沉浸在发表文章的喜悦之中时,《班主任之友》美术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我被他们选作封面人物了,要马上照几张相片传过去,这真是双喜临门啊!得知《中国教师报》正在征集“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这话题研讨,为了提高中稿率,我特意对学校六年级二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类型进行了归类整理,没想到编辑经过加工将其以豆腐块的形式刊登在了今年4月份的《中国教师报》的头版头条上,《中国教师报》谈论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话题我也积极参与,其中部分文字再次被刊用。除此之外,在和同事谈吐或听课中发现了他们许多理念上的偏差,写下了《莫让技巧冲淡思考》《重视教学中的空白点》先后发表在了《黑龙江教育》上,在教学工作中,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为了解决问题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写下了《激发学生自信的几个招式》《学会等待》等发表在《牡丹江教育》上。这样由起初等待精彩的生成,等待偶尔经验的产生被动的去写,到现在寻找话题,解决问题的主动的去写,稿源自然也就源源不断了。正值我为眼前的所知所得而沾沾自喜时,突然感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总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入不成体系,偶尔写的几篇文章也比较零散,倘若在教育的某个领域有所造诣,还远远不够,我再次陷入了彷徨。

    三、邂逅名师  柳暗花明

    2009年9月的一封电子邮件彻底改变了我的行走方向,那封信是全国著名班主任专家郑学志老师发来的,他邀我参加他组织的“班级自主化管理”课题实验,我欣然接受了邀请。开始了每周一次的网络学习和研讨,后来又加入了“全国班主任研究会”“成长中心团队”在那里我结识了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各大知名教育报刊记者、还有全国各地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从此,我便每天晚上沉迷于网络开始了我的幸福的教育追梦之旅。听专家视频讲座,与特级教师面对面交流,和网友共同专题研讨,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兴奋不已,每一次交流都让我热血沸腾。我的教育写作不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零散写作,而是围绕班级管理跟着团队有计划、有目标地写,这样想的问题和写的内容就比较集中了,团队围绕同一问题定期研讨集思广益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实践证明只有做得好才能写得好,为了写好每一次研讨的贴子,工作中我无不认真践行团队安排的每一次任务,从中探索教育规律,总结教育方法,撰写教育案例,在写中反思工作的得与失,在反思中改进工作方法,这样以写促做,以做促写形成良性循环,加上专家会后的总结和引领,使我对问题的理解层次就更深了,写出的内容自然也就有高度了,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我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如今的我还仍在路上,想做想写的内容还很多很多,不管今后能否取得成功,我都会跟着团队义无反顾、风雨兼程地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